2010年7月上市的盛路通信(002446)在超募資金的使用上“自有一手”。在公司剛上市后的一個月,公司即將部分超募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及對全資子公司進行增資;去年底,公司又將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的自籌資金。3月26日,公司再次公告了超募資金的用途——以超募資金1474.96萬元對深圳市專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專一通信”)增資并控股。在簽訂增資擴股協議時,原股東承諾專一通信2011年、2012年度凈利潤至少達1000萬元。由于此前專一通信連續兩年業績均告虧損,這一承諾顯得相當“不靠譜”。有業內人士質疑盛路通信在使用超募資金上過于隨意,可能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增資子公司業績不佳
3月24日,盛路通信與專一通信的股東簽訂了關于公司增資擴股協議,盛路通信以超募資金1474.96萬元對專一通信進行增資擴股并持有其70%股權,成為專一通信的控股股東。在協議中,原股東共同承諾,專一通信2011年度、2012年度的凈利潤總計應達到或者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如果未能達到預測利潤目標,則在會計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后的第30日內,共同向專一通信以現金方式補足差額利潤部分。
相關資料顯示,專一通訊成立于2008年,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經營范圍為通信測試軟硬件產品、通訊產品、電子產品、計算機軟件的技術開發、銷售等。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7.53萬元和-59.32萬元,且2009年公司沒有營業收入。由此看出,專一通訊不僅是連續虧損,且虧損額逐漸加大,對于2011年凈利潤要達1000萬元的承諾,聽起來更像是“海市蜃樓”。一旦未來業績不達標,其原股東承諾能否真正兌現尚存疑。而正是這家業績差強人意的企業,盛路通信在增資的時候還溢價10%。
盛路通信表示收購專一通信的研發技術與公司的主營產品結合后,將極大提升公司現有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差異化更加明顯。公司控股專一通信后,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品,提升促進公司經營業績穩定可持續增長。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此指出,“通信行業發展迅速,對研發的技術要求相當高。專一通信以往業績不佳,很可能是公司在研發或創新方面跟不上行業發展的要求,未來如果還無法得到改進,其技術風險將會突顯。”此外,記者注意到,專一通信目前是以科研為主,在市場銷售方面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基礎,這也將為日后的銷售帶來諸多不利的因素。
超募資金使用隨意
公開資料顯示,盛路通信上市時募集資金總額為4.6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4.3億元,超募資金為2.44億元。
2010年8月16日,在公司剛上市一個月后,盛路通信即公告了部分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公司擬用其中的部分償還中國銀行佛山分行的2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此外,公司還擬使用超募資金1693.51萬元對全資子公司佛山市盛夫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進行增資。
2010年12月,公司將募集資金3069.3萬元置換公司在“高性能微波通信天線二期工程技術改造項目”、“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技術改造項目”、“終端天線技術改造項目”預先已投入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自籌資金。有業內人士認為,資金置換表面上沒有改變資金的數量,但通過置換,上市募集的資金搖身一變成為了企業自籌資金,不再受三方協議監管,也不再受到證監會只能投主業的限制,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募集資金的監管,這實際上相當于變相挪用募集資金。
除在募資使用存在亂象外,盛路通信的業績也成為公司的一大軟肋。上市首年公司業績增長的光環即刻褪去。前期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08億元,同比增長4.32%;營業利潤4720.63萬元,同比增長2.0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90.83萬元,同比增長3.14%。業績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直接出口業務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出口額下降所致。記者在盛路通信招股說明書里看到,2007-2009年公司產品出口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6.45%、26.69%和21.4%。種種跡象表明,公司此前在風險提示中提到的開拓國際市場的風險已開始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