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大盤在經濟持續復蘇、通脹壓力、政策密集出臺、海外天災人禍的動蕩中震蕩上行,符合我們在2011年年度策略報告中對第一季度“大盤震蕩上揚”的判斷;從市場風格來看,低估值、同時又受益財政政策刺激的周期類行業如家電、黑色金屬、機械、建材、地產、汽車等板塊領漲市場,先前估值較貴的醫藥、電子、食品飲料等,估值向下修復;板塊表現也符合我們年報的“從結構失衡到回歸均衡”的市場判斷。
那么,第二季度宏觀經濟走勢如何,市場行情又會如何演繹?
新華基金認為,第二季度歐美和日本的寬松貨幣政策和北非的動蕩局勢,會對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價格形成正面推動,導致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但國內較為嚴厲的地產調控和信貸緊縮也會逐步壓制通脹繼續環比上行,第二季度是通脹沖頂階段,環比上行的動力會大為減弱;同時受前期信貸緊縮和地產、汽車行業的政策調整影響,以及基數原因,經濟的同比增速總體會在未來2個季度出現探底的態勢,下半年開始將步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周期。但股市對此已經提前預期,市場的風險因素已經在年初的調整中有所釋放。經過年初的調整,市場目前估值總體合理,部分權重性板塊如金融地產等估值仍偏低,大盤向下空間有限,向上空間較大。政策方面,由于第一季度密集出臺了十二五產業規劃和保障房建設相關政策,第二季度主要是這些政策的落實和細化;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可能加息,但在市場預期內;總體而言第二季度新的超預期的政策不多。因此判斷第二季度的市場仍將延續盈利推動下的周期類上漲行情,而消費類和弱周期性行業經過第一季度的下跌調整,目前的估值也逐步合理,下半年也將逐步具備投資機會。
宏觀經濟: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經濟增速進入探底階段
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總體處于復蘇態勢,但北非危機、日本地震后的量化寬松政策,會加大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全球經濟在油價高企的拖累下,經濟增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中國經濟受地產宏觀調控、汽車補貼取消的影響,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進入探底階段。3月通脹環比沖高之后,在密集的準備金調整和加息預期之下,第二季度通脹環比上升的動力會減弱,但同比增幅受翹尾因素影響仍會慣性沖高。
對于中國經濟,我們仍然堅持年度策略報告的判斷,即2011年中國經濟的總體格局是:通脹沖高回落,經濟探底回升,總體上仍處于中周期向上的發展態勢。具體第二季度而言,我們認為經濟的增速會逐步在第二季度出現一定的下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探底。盡管如此,我們覺得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的下滑仍然只是中周期的小幅度調整,股市已經在2010年年底和2011年年初對此有一定的預期;同時政策會及時在第二季度中期或末期進行一些改變,比如加快保障房的開工和農田水利建設的開工,從而防止投資的大幅下滑,或加大對消費的刺激或新興產業的投資。
政策:第二季度超預期的政策不多,總體平穩
由于第一季度在十二五規劃、農田水利建設、保障房建設方面出臺了較多的政策,第二季度更多是這些政策的落實;類似政策預計不多;第二季度初期的政策,預計是尚未完全出臺的十八個重點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以及保障房政策在地方政府的落實細則,以及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政策;由于第二季度仍是通脹沖高階段,市場對貨幣政策繼續從緊有較為充分的預期,未來主要可能的變動就是加息。第二季度末期,可能會對現有的調控政策進行重新審視。總體比較下來,第一季度是政策密集期,第二季度的政策相對較少,且超預期的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估計都不多。
市場:延續盈利推動下的周期類行情
在2011年年度策略報告中,我們判斷不同板塊之間的巨大估值差異將逐步回歸均衡,大小盤的估值差距會逐步回到常態區間。目前看來,經過第一季度的市場調整,先前估值較貴的醫藥、食品飲料、電子、零售等板塊,目前估值已經回落到合理的價值區間,中小盤的估值差距在縮小,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估值漸趨接近;估值較為便宜的地產、機械、建材、家電等,在第一季度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但金融、地產、煤炭等權重性板塊的估值修復幅度仍然較低,目前估值仍在10倍和15倍附近,預計未來幾個季度還會持續進行估值修復,大盤向下空間較小,向上空間較大。因此從估值角度,未來幾個季度應該各個板塊都有輪動上漲的機會。
就第二季度而言,我們仍繼續看好盈利較好、目前估值接近歷史底部的早周期類比如地產、汽車、金融、家電、建材等板塊的持續上漲行情,而上游有色、煤炭和中游的化工、機械等,仍有階段性表現機會。下半年我們會更加關注消費類的投資機會。
從主題投資角度,新三板成為第一季度最大的主題亮點,其次是受益油價上漲的乙醇汽油主題,第三是日本地震所催化的鋼結構主題。預計第二季度的主題性機會主要是區域性主題,比如海南國際旅游島、福建平潭自由島概念,其次是保障房相關政策的細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