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漸欲迷人眼”,震蕩的第一季度已經過去,房地產調控仍在繼續,通脹預期也沒有降溫跡象,歐洲債務危機陰云未散,未來市場將何去何從,如何判斷投資方向?本刊記者日前就一些熱點問題專訪了深圳市利升銳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國海先生。
“作為一家年輕的私募公司,我們有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注意風險控制把握安全邊際,看準熱點,尋找投資機會。”黃國海接受采訪時如是表示。
記者: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請談一下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黃國海:歐債危機的發生導致了去年國內股市的下跌,外圍的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現在結束了嗎,我們認為沒有。歐洲各國的債務比例比較高,若歐洲整體發生債務危機牽累到德國、英國等國家,全球經濟將會引起極大的震動。增加稅收和減少開支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成為解決歐債危機的方法,歐元貶值是唯一途徑,因此導致歐洲的經濟難有大的作為,歐債危機5-10年之內基本上無法解決,國內出口減少對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國家未來政策的導向是大力發展內需,以內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對國內2011年A股形勢如何研判?
黃國海:總體概括來說是“謹慎樂觀”。我們認為整個藍籌股市場估值偏低,市場不必擔心大幅下跌的風險。體現在具體方面是現在銀行的估值比較低,按2010年的業績來算,銀行的估值在9倍。2010年的業績相對于09年增長率在40%左右,2011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同比去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同比增長也在40%,甚至有些達到50%,在如此高的增長率下,相形之下9倍的估值無疑是相當低的,金融股基本無下跌空間。而金融股在兩市的權重占到30%,權重股如果跌不下去,大盤下跌的空間亦有限。即使跌倒2750點,按現在的業績來算,估值水平相當于2008年的1664點,我們覺得現在的情況并不會比2008年更差。
今年以來通脹仍然維持高位、貨幣政策取向也偏于緊縮,導致A股一直震蕩整理,未出現趨勢性機會,更多的是階段性機會和結構性機會。市場一直存在于加息,提準備金這種預期,例如:在普遍認為調準備金率21%已經達到極限之時,央行的聲音卻是23%是極限,據傳3月份的CPI有可能會達到5.3%,市場認為清明節會有一次加息,因此也導致周一至周三市場的一輪下跌。通脹率如果無法下行,股市難有大的行情,不過我們認為下半年情況通脹形勢應該有所改善。
記者:對目前低估值的藍籌股和新興產業類的股票,您怎么看?
osl0YSz3Cz25XyHPgMU9e95uMfXC7JiYGKwdYxOiS0Q= 黃國海:從長期來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泛消費概念和消費股,受“十二五規劃”政策面持續支持的板塊是我們將來保持的投資方向。戰略性新興行業前途光明,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制造肯定是我們未來關注的重點。
中期來講,我國目前的城鎮化率大概在47%左右,并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長,如果要達到75%左右的城鎮化率,需要約20年的時間,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影響。使得與之相關的一些領域具備投資機會。
從近期來看,保障性住房可能會對國內的投資上帶來一定的拉動。與之相關聯的上下游行業如:水泥、玻璃、家電一些傳統性的行業,在不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情況下,我們判斷存在一些投資機會。還有一些機械類的股票,高端設備制造,由于未來增長空間較大,估值又相對較低亦成為我們的選擇標的。
記者:“利升銳華”的投資風格一向積極,風險控制卻做得十分到位,分享一下對于風險控制的方法。
黃國海:我們秉承“自上而下”的策略配置與“自下而上”的公司選擇相結合的投資原則,這兩者的重疊結合時,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成長性爆發點、企業業績增長爆發點、行業政策引導爆發點、經濟環境的爆發點,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考慮流動性、利率、通脹、匯率、房地產等要素,追蹤熱點。找股票一定要遵循價值定律,選擇未來三年增長比較確定,或者被市場錯殺。選股的時候對安全邊際要求很高。我們主要做一種確定性的投資,不打無準備之仗。
記者:您最看好哪些板塊的投資機會
黃:“利升銳華”第一季度參與了高鐵,水利,水泥行業的一些投資機會,對市場的熱點把握得比較精準。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比較看好:包括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以新能源為例,我國單位GDP所消耗的能量是美國的4-5倍,是日本的6-7倍,能源利用效率很低下,我們認為光能上下游,多晶硅制造,太陽能組件等相關產業值得關注。
記者:作為一家十分年輕的私募公司,在取得了不錯成績的前提下,對今年的業績發展如何展望?
黃:我們于2010年11月25日成立了第一支和中融信托合作發行的第一期陽光私募基金到現在為止已經四個月,收益率為20%,以今年的復合增長率來看,年化收益率為73%,算是取得了超額收益,我們努力將業績穩定的保持在前十。2011年的目標收益率爭取達到50%-60%以上,達到預期目標還是相當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