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小板指數繼續窄幅橫盤,指數前弱后強,全周小幅上漲0.66%,表現雖差于深證成指1.73%和上證指數2.44%的同期漲幅,但好于創業板-1.04%的同期跌幅。全周在可統計的559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除了建研集團一家持平外,有319家公司上漲,239家公司下跌。其中,僅有綠大地一家公司的周跌幅超過了10%以上,卻有16家公司的周漲幅超過了10%,更有濮耐股份(32%)、江蘇宏寶(21%)、大港股份(20%)3家公司的周漲幅超過20%以上。顯示中小板短期整體漲幅雖小,但當中的個股熱點仍然較為活躍。
從換手率的情況來看,價升量大的情況相對較明顯。在周換手率超過60%以上的13家中小板公司中,有6家的周漲幅都超過了10%以上;而在5家周換手率超過100%的公司當中,更有兄弟科技(170%)、濮耐股份(164%)、寶鼎重工(109%)3家的周漲幅超過了10%,濮耐股份甚至大幅上漲32%以上;而在259家周換手率低于10%的中小板公司中,只有榮盛發展一家的周漲幅超過了10%。可見,資金推動在中小板市場中,仍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從近期各成份指數的表現來看,大盤股指數明顯強于中小板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在經濟預期不明朗下,大盤股比中小盤股更受資金青睞。這就要需要對近期的宏觀環境與市場環境進行分析,以找到當中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從而判斷大盤股和小盤股的機會。
近日,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國內通脹水平下半年會回落。據他判斷,今年上半年CPI漲幅可能達到5%,但因為基數和信貸下降等原因,預計下半年會回落,且有信心全年CPI漲幅保持在4%。這個關于通脹的講話,和我們前期對今年通脹“前高后低”的預測較為符合。我們認為,今年CPI在食品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上半年通脹自去年底至今一直保持高位,未來3月或4月的通脹有望創出新高,而全年通脹的峰值或在6月-7月,此后通脹將有望逐步回落。
由于通脹因素是今年影響經濟的重點,更是管理層據此判斷政策調控松緊的關鍵,因此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也相當大。在通脹上半年保持高位的影響下,經濟受此影響已經出現下行跡象,而國家調控政策仍相對收緊,預計不會在上半年放松。隨著下半年通脹有望逐步回落,未來政策緊縮力度將可能逐步減弱。結合目前對沖流動性和相關調控的措施,預計今年上半年準備金率或還有一次上調可能,而二季度更存在加息的較大可能性,然后下半年緊縮政策將逐步淡化。
從3月份的情況來看,商務部剛公布了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三月份的前3周數據仍然超預期上漲,預計通脹高點將可能會延遲出現。雖然,目前的調控政策已經體現在貨幣政策上的收緊,但仍可能會存在一些較難把握的影響因素。例如,隨著日本大地震的出現,以及國際油價的飚升,輸入型通脹將可能成為今年影響我國通脹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日本在地震后已累計投放了約40萬億日元,海外寬松的流動性將在一定程度上會助漲日本出現通脹。另外,國際油價上漲將主要通過影響我國水電燃料價格、推高居民的居住價格和非食品價格。綜合兩者判斷,因為所占權重比例較小,預計總體影響暫時有限,但我們仍需謹慎其未來可能產生的超預期影響。
實際上,在現階段“高通脹、低利率”以及房地產限購政策的狀況下,使得原來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及部分居民儲蓄存在向股市配置的預期與可能。這在某種程度下,有利于增加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如果考慮今年下半年通脹水平將回落,及現正處加息周期,預計實際利率繼續向下的空間應該不會太大,全年銀行儲蓄資金流入股市的跡象應該不會太明顯。但是,如果在二季度通脹壓力較大而實際利率持續負利率的情況下,如果市場仍能保持強勢并有賺錢效應,將有可能會形成短期資金流入效應,從而出現推動股市上漲的正循環。這部分資金大都只追求短期回報和一定程度安全性,所以流入低估值的二三線績優藍籌為主,大幅流入大盤權重股的可能性暫時不大。從而導致市場有可能短期出現“漲股票,不漲指數”的震蕩局面,這或許就是近期A股熱點不斷,而指數表現平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認為,隨著二季度以后經濟增長回升、通脹回落的拐點信號或將出現,大盤股的表現可能才會整體轉好。在此經濟預期下,投資者未來或將追隨市場預期進行投資,低估值金融股和周期股在此階段跑贏市場的概率有望增大。
而近期中小板和創業板整體都弱于主板市場,說明這類從房地產或銀行儲蓄溢出的資金,希望追求相對穩健而安全的回報,暫時不會過多關注現階段估值過高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只是部分周期類及具主題概念、相對低估值的中小板公司,受到局部和短期的青睞,帶來階段性炒作效應。因此,中小板綜指在7200點附近的60天均線、120天半年線的支持,相當重要,如果下破,未來整體調整的可能性相應增大,需要保持一定的謹慎。目前仍不宜對中小板市場寄予過高期望,短期仍需謹慎減持和回避前期漲幅較大的中小板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