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我在倫敦出差,接到一個電話。越洋長途的另一端是我認識很多年的一個熟人。信號不太好,他的每句話都像要停頓幾秒:“哎,不說閑話了,我要問您一個關于工作的問題,您不要告訴別人說我問過這個問題了,行嗎?”
不說閑話?我們認識這樣久,常常電話聊天,我路過北京或者他來香港出差的時候也總在一起吃飯,說的可都是閑話。我知道他也在金融機構工作,和我的工作類似,但是我們從來都不說跟金融相關的話題。我們剛剛認識的時候都還是毛孩子,那時候不會談到什么金融投資,長大了以后聊天也是天南地北地神侃,或者說過去的事情,改說工作似乎有些怪。不過他今天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問我工作的問題呢?我強壓住xTARPGVdU0eNwpEKPVGQYQ==好奇心說:“你問吧,我不會告訴別人的。”
國內一般翻譯成文藝復興技術公司,我們沒有看到該公司自己的中譯名,但是覺得西蒙斯取Renaissance這個詞“復興”、“重生”普通意思的可能性要大于取“文藝復興”這個特定意思的可能性。這本書中我們一律叫復興技術公司或者復興技術、復興。
他壓低聲音說:“你知道詹姆斯·西蒙斯嗎?文藝復興技術公司,大獎章基金?”
我皺皺眉說:“知道啊。但是沒有見過他本人。西蒙斯,數學教授出身,和華裔數學家陳省身一起提出過著名的陳-西蒙斯理論。半路出家搞投資,他的大獎章基金每年平均凈回報達35%以上、管理費5%、回報提成是令人咋舌的46%。在過去幾年里他每年的個人收入都超過10億美元,多次被列為全球最高收入對沖基金管理人。”
熟人頓了頓,說:“嗯,沒錯。還有呢?”
我說:“這家公司完全是依靠量化投資方法,也就是使用數學公式來投資。復興技術公司雇有將近100名博士,來自數學、物理、統計、電子計算機、語音識別、信息處理等各個學科。他們把過去的各種歷史價格輸入電腦,電腦根據公式計算出應該買什么賣什么,買賣多少,在什么價位進貨、出貨,等等,然后由電腦自動交易。全是自動的,在瞬間完成。”
熟人接著問:“還有呢?”
我說:“還有?嗯,老頭兒60歲生日的慶祝活動是一個關于幾何學的研討會。高手云集,全是怪人。”
熟人哈哈笑了,他又問:“那他們用的公式,你知道嗎?”
我說:“公式?呵呵,那我可得要當面告訴你,因為告訴你之后我就必須馬上殺了你。”
他在電話另一頭嘿嘿地笑。我們認識這么多年了,他知道我也沒有更多關于西蒙斯的信息了。
不過那個電話以后,每次碰到跟復興技術有關的信息,我都留一個心眼,多看兩眼。
2009年6月12日,《華爾街日報》登了一則消息,說去年西蒙斯曾經跟中國的中投公司接觸,商談出售復興技術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價格數以10億美元計。
誰是西蒙斯?
他到底是如何使用數學公式賺錢的?
雖說他的投資戰績遠遠好于索羅斯和巴菲特,但是知道他和他的基金的人卻不多,就連業內人士也是如此。
讓我們通過介紹量化基金行業里綽號為“埃爾維斯”的詹姆斯·西蒙斯和他的復興技術公司以及大名鼎鼎的大獎章基金,透視這個行業的秘密和行業內形形色色的人物……
(本文節選自《解讀量化投資:西蒙斯用公式打敗市場的故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