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擊鼓傳花】為啥人們愿買長期收益并不高的垃圾股?這是幾種人性的弱點的交叉作用:1、過度自信:自信能在風向改變、垃圾落地之前掙到快錢,自信不會是最后一棒;2、標題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曾讀過某垃圾股如何在短時間內翻幾番;3、過度外推:已經3個漲停了,再來一個板好像也順理成章。(http://t.sina.com.cn/1926283562)
闞治東(證券行業元老):近期“新三板”熱與此消息有關,但我認為投資者對所謂上“新三板”項目不要肓目追逐。我手里也拿到一些聲稱準備上“新三板”項目材料,有些項目無論行業前瞻性,技術先進性,還是初步的財務狀況,令人很難看到它的未來。因此,對這類項目還需謹慎。(http://t.sina.com.cn/kanzhidong)
林耘(著名財經評論員):史蒂芬·羅奇在《日本經濟的“災后余震”》一文中指出,過去20多年里異常緩慢的增長趨勢,使得日本對世界經濟的增量影響銳減。日本只占美國出口份額的5%,占中國出口份額的8%。假設最壞的結果發生,日本經濟完全崩潰,對美國和中國所造成的直接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年增長率影響不會超過零點幾個百分點。(http://t.sina.com.cn/linyun)
許小年(知名學者):廉價勞動力的無限供應正成為歷史,“劉易斯拐點”已現,江西這樣的中部省份也感到了勞動力的緊缺。這家蔬菜公司60%的農工來自外地,公司以提高機械化程度、精細化管理應對。產品和技術研發亦很重要,差異化競爭,提高定價能力。中國經濟轉型十分迫切,喊口號、編規劃解決不了問題,靠企業的實干。(http://t.sina.com.cn/xuxiaonian)
劉德忠(五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本人對興業證券從“春季攻勢”多翻空到所謂的“A股投資者該撤退了”還美其名曰“敦刻爾克大撤退”,頗不以為然。兩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