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令全球金融市場隨之劇烈震蕩。地震發生當天,日經指數下跌1.72%,亞太股市全線重挫,A股市場也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當日尾盤大幅“跳水”。同時,亞太市場在本周二、周四便再次受到日本“核危機”事件的沖擊,滬深兩市大幅下跌,上證綜指跌破2900點關口。
地震所引發的不確定性成為投資者目前最為擔憂的事。地震消息傳出,投資者避險是本能反應,這是導致全球股市近期下跌的主要原因。后市看來,地震所帶來的“核危機”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心理打擊,對股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和沖擊還會比較大。雖然不排除全球股市隨日經股指短期波動,但隨著時間的延續,地震因素對股市的影響最終將會淡化,最后,全球經濟還是會回到通脹和加息等問題上。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社保基金將穩定和增加股票投資,有望增強市場的流動性。考慮到去年11月份以來,央行的流動性收緊措施已經實施多次,預期后期繼續收緊的空間有限,這也就意味著加息對市場的打擊力度將減弱。同時,一季度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正在尋頂回落,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成長,資本市場也會隨之擴張。即使某個時段市場進行調整,下跌的空間也有限。
再者,我們認為,突發因素的短期沖擊不會改變市場本身的自我運行趨勢。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A股將逐漸消化日本地震所帶來的短期利空沖擊影響,后市市場的焦點仍將重新回到國內的通脹形勢和經濟增長等主要問題上來。
最后,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兩會不僅確立了全年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同時會有很多“十二五”規劃的利好政策,集中在兩會后面世,比如本周四公布的“特高壓”納入十二五規劃,其中蘊含大量投資機會,特變電工(600089)就是其一。同時,日本災后重建和經濟復蘇,不但會使日本經濟走出徘徊,而且會給中國A股市場的相關板塊帶來投資機會。
從日K線系統上看,本周K線呈現一種下降形態,K線重心集體下移,這說明我們上周預判市場的短期調整是成立的,但是,我們在市場調整的同時也看到,市場很多投資者因日本大地震加速市場的短期震蕩調整,開始恐慌,開始出現了動搖的心態,這是一種微妙的心理分析。一般來說,機構的實際動作,都會提前在K線走勢上表露出痕跡。而目前諸多散戶的恐慌,甚至割肉拋盤,在K線走勢和盤口上卻顯示都被機構買盤逢低吸納了。日本大地震所帶來的“核危機”,印度本周再度加息,我們2月份略超市場預期的CPI數據等,都無法逼迫自從春節以后走出上升趨勢的大盤在目前暴跌,那么,按照歷史經驗,該跌不跌,后市是否可以理應看漲呢?
從市場的成交量來看,自從3月9日市場確立了短期調整之后,市場的成交量便一直沒有突變,滬指依然維持著1500億左右的成交量,而這樣的成交量,也剛好可以保持市場局部短線熱點的活躍度。但是,本周二由于日本核爆炸所帶來的核擴散危機,使得A股市場曾一度暴跌,成交量也放出來了,但是,午后股指卻被機構的強力買盤推動回去,留下一條長長的下影線,這說明本周二市場的一大部分浮動籌碼,都被主力機構借勢清洗了。再加上周五的周末效應再度來臨,周五市場高開低走,成交量一下子萎縮下來,這說明市場的浮籌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如若周末無加息,只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話,那么下周市場可能會暴漲。反之,還需謹慎觀察。
觀察市場的均線系統,半年線或者60日均線是滬指的堅強保護線,這應該是本輪上漲行情的生命線,只要此均線不被市場有效跌破,那么市場在此均線范圍之上的震蕩調整,都是屬于健康和允許的。本周二市場甚至一度下探至該生命線,但卻被市場的強力抄底機構資金買盤推動回升,在K線上留下一條長長的下影線。其實,在周線系統里看,日線上的生命線,其實就是周線系統里的10周線。點位也就剛好是2850點,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只要市場的周K線沒有跌破10周線,那么本輪行情肯定就沒有終結。這是筆者之前一直跟大家強調和傳授過的判斷大盤的秘訣。從細節上看,本周后4個交易日的K線收盤價幾乎都是貼著30日均線運行的,這說明了向上運行的30日均線是一個強大支撐。30日均線沒有被跌破,30日均線還朝上,有必要恐慌嗎?答案肯定是:沒有必要。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市場的短期調整即將結束,下周市場將會選擇出一個明確的短線趨勢方向,如周末無重大利空消息,在經過了短線清洗浮籌之后的股指,在下周也許會迎來再度上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