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爆發后,全球金融市場震蕩。3月15日,日經225指數在盤中最大跌幅達到14.48%,創下11個月以來新高;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亦受到嚴重沖擊。金融業各界人士在微博上也掀起了廣泛討論,且聽諸位解析。
李迅雷(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強震不會動搖日本經濟強國地位】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就推行了產業空心化政策,大量產業轉移到海外,如日本三大汽車國內雖然停產,但本土的產量甚少(如日產和本田國內均只有海外產量1/3多一點)。日本在海外總投資達到5.9萬億美元,遠勝美國,故日本雖然GDP被中國超過,但GNP卻超我們一倍。(http://t.sina.com.cn/lixunlei)
闞治東(證券業元老):日本地震、海嘯和核危機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已蔓延,全球經濟都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已經凸顯,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已大幅下滑。另外,此次核泄漏事件,可能會改變人們對新能源的看法,一段時間內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增強。(http://t.sina.com.cn/kanzhidong)
宋逢明(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日本大地震對于金融業的啟示:一方面,由于地震、海嘯和核泄漏的災害損失,急需緊急的財政和金融救助,防止經濟因災害破壞而崩潰。另一方面,對巨型災害的風險管理與損失轉移又提出了緊迫的課題。保險業對于巨災險的產品創新,整個銀行金融業的災備應對,都需要更加重視并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http://t.sina.com.cn/1891555397)
江賽春(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今天A股大跌,似乎和國內的情況關系不大。地震余波震及全球了……個人認為,恐慌情緒因素作用很大。只要相信經濟不崩潰,危機往往是投資的最佳時機。重溫某位大師的投資箴言,購買股票最佳的時機是在股市崩潰或股價暴跌之時。(http://t.sina.com.cn/jiangsaichun)
徐剛(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災難對經濟影響有限】日本一地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我們有點慌了。但是經過一個周末,各方面的分析表明,地震對全球和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災難不會削弱經濟增長。同理,經濟增長也不會消除人類的苦難。GDP不等于幸福。(http://t.sina.com.cn/xugangcitics)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日本大地震之后,壞消息不斷。3月15日,核泄漏恐慌升級,更令資本市場風聲鶴唳。雖然目前看起來更多的是短期性的、心理上的,但是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值得關注跟蹤評估。(http://t.sina.com.cn/bashusong&Refer=STopic_petnam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