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桂浩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為給予市場信心,日本政府多次向金融市場注資。日本震災和金融政策的變化,會對其本國,乃至其它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深圳電臺先鋒898(fm89.8)上午9點至10點播出的《創富贏家》節目主持人孫小美與特約評論員桂浩明在節目中對此問題進行了討論。桂浩明表示,日本政府連續向金融市場注資可以穩定民心,體現了其積極的貨幣政策;災難來臨的時候,加大金融支持是各國的慣用手段。
孫小美:今天我們還是首先關注日本的情況,日本政府已經連續注資金融市場,主要是擔心地震會使得日本金融機構收縮信貸。同時,為了恢復經濟發展,日本政府可能會延續一個寬松的信貸政策,大量資金涌入市場,是否容易引起通脹?
桂浩明:日本現在的問題是圍繞地震產生的,現在是抗震救災階段,以后還有災后重建,這些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地震很有可能引發海外資金大量從日本市場抽離,基于多方面的考慮,日本央行向本國市場連續注入資金。單從數字來看,與震災比較不算大,但從注資規模來看,還是比較大的。
日本政府注資金融市場有三個作用,一、表達日本央行在目前階段通過積極的貨幣政策來支持抗震救災的決心;二、可以穩定民心,日本股市暴跌需要有資金的進入穩定市場,政府注資給大家看到信心;三、為了能夠使得市場當中不至于出現一個大量海外資金回流后產生的真空,有資金能夠填補。
我覺得這種局面還可能產生一種結果,就是人們預計日本未來階段為了救災和重建,會有一個相當大的財政投入。如果說會引發通脹,至少從目前來看,似乎還不會產生,應該說這些投入的資金主要還是會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主要流入一個資產體系之外,所以要產生通脹從目前來看,還不會馬上帶來這樣的影響。而且在遇到災害的時候,各國都加大金融支持也是一個慣用手段。
孫小美:好,我們現在來關注一些國內的數據。央行最新公布了一個數據,二月我國新增貸款5356億元。我們也看到,新增信貸和M2增速雙雙呈現減速的狀態,有人認為年內至少有兩次加息,您是怎么看待這個觀點的?
桂浩明:我覺得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新增信貸規模下降,一個是M2上漲幅度下降,出現這兩個情況應該說是比較正常的。一月份緊縮后,這個效果會在二月份體現出來,央行還是在繼續加大調控力度,調控的原則、力度和方向都沒有發生大改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在未來還繼續提高準備金率和利率都是可以想象的。但是這個至少從信貸投放增幅下降這個角度來看,增幅下降并沒有改變整體流動性還比較寬裕的現狀。
孫小美: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個信息“外匯局將要提高個人購匯的額度”,這個幅度可能是從5萬美元提高到20萬美元。
桂浩明: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體現的也是一個開放性。我國現在一方面引進外資,另一方面也推動中國資金走出去。從現在情況來看,由于美元的貶值,5萬美元在海外市場的購買力也沒有以前大,所以適度的提高外匯購匯額度是可以理解的。
總體來看,我國外匯管理呈現這樣一個思路“藏匯于民”,過去由于強制結匯,中央政府和銀行承擔的壓力比較大,所以提倡“藏匯于民”;另外也鼓勵部分外匯資金不一定強制結匯,可以在境外發揮作用;第三也鼓勵適度的外匯消費,到國外去購買資產等。這反映出中國經濟更加開放,也能更積極的發揮外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本專欄由深圳電臺先鋒898《創富贏家》節目與《股市動態分析》雜志社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