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3月11日-3月17日)日本強震及核泄漏拖累全球股市,A股亦未能幸免,上證指數一度下跌至2850點。下半周外圍全線回暖,A股成功收復2900點重要關口。
根據萬點提供的數據統計,本周資金流入前十名的分別為電工電網、酒類、制藥、石油天然氣、精細化工、化工原料、電信、半導體、零售、電力等行業。資本市場的資金永遠是敏感的、具有想象空間的,也是永遠不會停止對題材的挖掘炒作。從上漲行業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主力資金炒作抗震題材股的思路有兩個方向:一是物資短缺板塊。如精細化工、化工原料、電信、半導體。日本在這些相關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這些產品對我國的出口量較大。受地震影響,部分產能可能暫時關閉因此造成短缺。二是替代效應板塊。由于國家暫停審批核電項目,使得風電、太陽能等其他新能源類個股受到主力資金的炒作;目前來看,這種替代效應傳導到傳統能源,火電、水電板塊也因核電風險大顯示出其在整個能源體系的重要地位,電力板塊本周走強正是這種傳導效應的體現。另外,核危機引發對核電的重新思考,以及能源項目被放置在偏遠地區,那么電力傳輸所需的特高壓輸電設備、智能電網等產品的需求增多,這也是本周相關受益板塊走強的關鍵所在。
短期內由于日本地震、海嘯以及核危機的三重打壓,市場恐慌情緒會繼續蔓延,加上中東局勢翻云覆雨,歐債危機重起,風險資產價格在上述背景下全面回調。基本金屬、煤炭、貴金屬等再度進入資金流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