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初,若要展望一下股市全年的大概走勢,就應該重視每年的“一月預言”(January Barometer),這是筆者的經驗之談。雖不敢說百分百,但也八九不離十。所謂“一月預言”是指,“若一月份市升,則全年是升市;若一月份是跌市,這一年就會是跌市”。
做股市的研究功課,必定要以歷史數據為根據,無需亦不可靠拍腦袋亂猜、或者瞎蒙來做所謂股市走勢的“測市”。以滬指為例,在過去六年中(2005-2010年),“一月預言”是百分之百的靈驗,堪稱神奇和精準。其中,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一月是跌市,全年則是低收的陰K線;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一月份是升市,則全年是高收的陽K線。在過去的10年中(2001-2010年),僅有2004年的“一月預言”是失效的。總體而言,其有效率為90%。
滬指在過去20年間(1991年至2010年),只有4年“一月預言”是失效的,分別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4年。20年長期的準確率達到80%,這應當屬于相當的神奇,不由得閣下不相信它。
相當匪夷所思的是2010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就低收,第一周也是低收,一月份低收,就是連一季度還是低收,全年當然不會有太多的“好日子”。筆者理解,這是股市在當年的第一季度內,就反復在提醒投資人,去年全年必定要低收!因為筆者相信這個規律,所以一直在注意這些獨特現象。怕就怕很多股市的大嘴,對此毫無概念與意識,居然還要整天閉著眼睛高唱滬指要見4000點,或者更高。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近期令市場多頭忐忑不安、并讓空方竊喜不已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資金正在撤離新興國家市場、亦包括逃離A股。這讓一批將信將疑看好A股大牛市前夜之說的投資人越發底氣不足。
去年11月迄今,貨幣政策措施收緊的頻率日漸加快,雖然這些政策措施的目的和指向并非針對A股;樓市調控政策接連出臺,調控力度沒有任何舒緩的跡象;1月銀行存款減少、貸款大幅增加;因為股市“錢(流動性)”、“景(賺錢效應)”兩缺,資金正在堅定的流出A股;機構最新研究結果是,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預期大約是20%左右,而去年是30%。
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資金凈流出股市近萬億元,是2009年的兩倍多,并大大超過表現最差的2008年。去年8月以來,A股已經連續8個月出現資金凈流出。去年11月,單月資金凈流出為2807億元,是自8月以來資金凈流出最多的月份,其后的12月,資金凈流出也達1398億元。
對政策收緊的憂慮成為籠罩去年全年的陰影,全年無一行業錄得資金凈流入。今年1月份則凈流出982億元;與去年最后兩個月相比,今年1月的資金凈流出數額已經大幅收窄。2月至今,累計資金凈流出A股為311億元。與此同時,A股集資速度并未減緩,資金供給處在被大量“抽血”的狀態。
對此至少可以有三種解讀:一、資金的本意可能并非要主動撤離。只是因為貨幣政策的緊縮聲聲急、而且是迫不得已;二、表明各類大的機構投資人對于后市完全就是看空的,否則就不會有大額資金的持續流出;三、在資金不斷撤出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大牛市呢?這兩者在邏輯上是明顯有悖,沒有聽說過哪個市場會產生一輪“缺錢型”的大牛市。近日民建中央就要在全國兩會上提案建議政府,實施積極股市政策,以打造你好我好的大牛市。
今年一月份滬深兩市皆以下跌收盤,月度K線全都是陰線。全年市場最終應該高收或者低收?按照“一月預言”的解釋與暗示,應該不難判斷全年走勢的最終結果。A股今年若要變熊市為牛市,除非“一月預言”在最近七年間要失靈或例外一次?對此,我們完全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