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神”、富達國際基金投資經理安東尼·波頓先生,上周在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版上寫過一篇文章指,A股投資人在繼續攀爬“憂慮之墻(wall of worry)”,其主要觀點當然是看好并唱多A股的后市與投資機會。筆者以為,與其說A股投資人在“憂慮”不安,還不如說是“糾結”不已,或根本就“找不著北”。
波頓先生曾被譽為“歐洲的彼得·林奇”,并被評為歐洲30年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他在幾年前就開始高調看好A股市場,并將他的投資重點由海外移向中國內地。其實在過去17年中,他旗下掌管的基金一直都有份額、及比重不同的投資于A股。
這位外國的“知名和尚”堅持認為:“中國這樣的經濟體所呈現出的更高速增長會顯得相對比較誘人,中國是一個充滿投資機遇的寶庫,市場總體看漲,中國股市的估值并未明顯高于其長期趨勢水平”等。波頓的這些好聽及看多的話,在海外其他大牌的投行人士的口中,也曾經先后出現過。比如高盛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吉姆·奧尼爾先生。只不過因為前者的身份特殊,才顯得得格外重要及引人注目。對于上述看多觀點,其實需要慢慢的揣摩。如果僅僅只是從其只言片語中,就可以玩斷章取義的游戲,恐怕會貽笑大方。
事實上從2009年8月份迄今以來,A股若以滬指為例,則明顯缺乏系統性的上漲機會,跌得多而漲得少。如果要說有,也只有一些1至3個月、中短期的“波段性”的機會。但在個股及板塊方面,據統計至少有160多只個股在持續走牛,并向上突破各自在2007年10月中旬滬指6124點時的歷史新高,中小板里的一批個股就是典型代表。
波頓“在過去10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出席了大約340場公司會議”,這相當于每個月要趕30次場,平均一天一場。而且是去當聽眾、當學生,而不是當先生、當主禮嘉賓、或者國際貴賓,這是兩種完全絕然不同的心態和姿態。波頓花了這么多的精力和專業功夫來做好功課,顯然就不是一般的基金經理所能及。僅僅從其投資習慣的簡單描述來看,也絲毫不見A股市場上所孰視無睹的投機、主題投資、概念與想象空間等劣質炒作文化的痕跡。波頓這個外來的和尚其實是用另類眼光在看A股,他與我們并不是同類。看好A股,更不是波頓大師那一句牛市的預言或者暗示(即許多投資者繼續攀爬“憂慮之墻”(wall of worry)——這正是牛市的典型特征)這么簡單。
波頓的看多觀點,不曾想卻變成一些多頭人士借機唱多的理由,代表性觀點就是指,目前A股正處大牛市的早期或者前夜。堅定的理由,無非就是列舉在2006-2007年間大牛市的早中期,貨幣當局曾連續多次上調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但依然未能阻止A股牛氣沖天和投資人高昂斗志。
筆者以為,這種假設與推理的邏輯,有本末倒置之嫌,至少也是未弄明白當年大牛市的成因與背景;況且目前市場走勢也不太爭氣,起碼在近期還未形成支持這些大牛市觀點的走勢來。
而在空頭方面,看淡后市者大有人在。大牌的匯豐控股就建議投資者在今年上半年要回避A股市場,因中國當局將出臺后續緊縮政策以抗壓通脹。前幾日一個老牌大券商突然發表看多的觀點,不曾想卻招來眾多空方機構如潮的討伐聲浪。
本文開頭所指“糾結”之意是指,市場中的投資人、主要是機構,已經患上預期紊亂。看看這幾年GDP的增長,并且相信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之說者,沒有人不看好A股的后市,并且更加難以接受、尤其是滬市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大部分股票和板塊長期奄奄一息的殘酷現實。
但是看一看監管當局近幾個月的貨幣緊縮措施之頻率、還包括與我們日常生活無處不在之通脹高企的嚴峻現實和預期,加上央行周行長近日稱,貨幣工具并非只有一種的表態,并被坊間解讀成“三率齊發”。如此這般,大的機構哪里還敢底氣十足的看好后市!
今年1月份滬深兩市皆以下跌收盤,月度K線全都是陰線。按照“一月預言”的慣例,應該不難判斷今年全年的走勢結果。因為在過去六年間(2005-2010年),“一月預言”曾經是百分之百的靈驗;在過去10年間的有效率為90%。A股今年若要變熊市為牛市,除非“一月預言”在最近七年間要失靈或例外一次?我們大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