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新房庫存量已經接近甚至突破了200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萬科、龍湖、恒大等一線房地產商紛紛降價,“買別墅送戰斗機”、“買房送車”等另類促銷活動頻現;降價風潮觸動老業主神經,退房現象在各地上演……這一切是否意味著樓市拐點的出現?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梁小民。
1、樓市降價風潮來襲,你認為這是否意味著樓市拐點的到來?
梁小民:現在還不能下這個結論,有報道說這些樓市價格下降實際上是“假摔”。價格有沒有下降要包括另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交易量。
2、樓市拐點的出現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梁小民:首先,價格下降以后,交易量要保持正常;其次,價格的下降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如果反復波動,就不算出現拐點。
3、11月11日,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表示,即使當房價下跌50%,銀行的貸款覆蓋仍能達到100%,雖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沒有問題。你對此如何看待?
梁小民:房價下跌50%的情況不可能發生。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銀行會受到損失,因為樓價下跌幅度大,房地產商向銀行的貸款就很難償還,借錢買房的儲戶也難按時支付。劉明康的說法是對樓市調控政策表示支持,但并不代表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4、一些專家認為二三線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源于住房供小于求,你認為目前房地產業供需狀況如何?
梁小民:現在全國總體情況都是供小于求,而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上升則與農民城市化息息相關。比如,很多農民工在北京、上海賺錢,但他們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也不一定想長期在大城市生活,所以他們就選擇回去買房,這種情況造成了二三線城市房產價格的上升;另外,二三線城市經濟的加速發展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5、保障房出現了許多質量問題,政府又要完成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定位保障性住房?
梁小民:從根本上來講,保障性住房是任何國家都需要的,但保障性住房不能蓋在好的地段,也不能要求太高,房子面積可以小一點,但要確保質量。現在保障房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期望值過高,而地方政府的配合力度不夠,房地產商敷衍了事。目前,各地都遇到資金問題,我們應該廣開融資渠道,可以發行專門用于建設保障房的債券;也可以向社會各界籌集公益資金建設保障房;政府還可以在土地和稅收方面提供優惠,讓企業出錢蓋保障房,解決民營企業民工住房問題。當然,在此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分配公平問題。
6、今年房產降價大潮是由萬科、龍湖、綠地等一線城市的一線地產商開始的,為什么?
梁小民:第一,一線城市的房價原來就高得離譜,存在降價的空間;第二,房地產調控政策在大城市生效,政策將需求壓制下去;第三,房價過高賣不出去,房地產商還貸就成問題,因此只好降價。
7、不僅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甚至二線城市南京也出現退房事件。面對房價下跌,早期業主應該如何應對?
梁小民:要退房是不可能的,市場風險只能由業主承受。房價下跌要求退房是一種“利益我得,風險由別人擔當”的錯誤邏輯,而因為購房時合約已經生效,因此退房在法律上也行不通。
8、“買房即送寶馬”、“買別墅送老爺戰斗機”這樣的樓市促銷現象反映了什么樣的市場問題?
梁小民:這反映了按照實際情況應該降價,但房地產商不愿降價的問題。房地產商害怕降價之后的連鎖效應。但不愿降價,房子又賣不出去,所以就采取了另類促銷的方法。實際上無論是送車庫還是送裝修,這些都是變相的降價。
9、相比新房的降價而言,為何二手房成交價格下跌趨勢更加明顯?
梁小民:二手房相對優惠,價格比一手房低,降價幅度比較大。
10、最近有關于政府放松限購的預期,你如何看待這個消息?
梁小民:目前還沒看出放松的狀況,但我覺得是會放松的。下一屆政府也許會著手放松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