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俄羅斯宣布停止采購AK-74步槍。這意味著“蘇聯槍王”卡拉什尼科夫創造的AK步槍時代行將結束。
從問世到現在,AK步槍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輕武器,而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居然有6個國家的國旗中有AK步槍的圖案,并且這些國家都不是AK的原產地。甚至有商人找到卡拉什尼科夫做代言人,生產名為AK-47的雨傘、伏特加和小折刀。不少時尚青年的衣服上出現了AK步槍的logo。這些人或許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射擊活動,但是無一例外認為這很酷。也許有些槍比AK準,比AK輕,比AK火力猛,但是絕對不會比AK有名。
一種殺人最多的武器居然能夠變成一種流行文化符號,顯然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所謂的AK步槍主要分為兩代:第一代AK便是大名鼎鼎的AK-47步槍。德國人在二戰中發現,步兵其實不需要太遠的交戰距離,反而需要更為密集的火力,于是創造了第一種突擊步槍MP-44。有不少人認為AK-47步槍是仿造MP-44的。
在設計AK-47的時候,卡拉什尼科夫確實借鑒了Mp-44步槍的一些理念。一種偉大的理念遠比技術本身重要。研發MP-44的德國工程師很早就意識到,步兵需要一種具有沖鋒槍的自動火力,并且能在400米內具有和步槍一樣射擊精度的武器。然而,二戰后,美國及北約集團仍然堅信,步兵需要一種射程可達800米并且射擊精確的全威力步槍,而非一種能“潑灑”子彈并且在400米有效射擊的自動武器。而卡拉什尼科夫則繼承了這種理念,并且設計出AK-47。
記得第一次使用國產AK-47步槍的時候,筆者歲數還很小。當時部隊稱這種武器為沖鋒槍。顯然這是個理念問題。雖然中國現代的軍事工業師法蘇聯,但是卻更認同西方精確射擊的理念。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部隊長期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主要裝備,因為該槍的精度比AK-47好。而國產AK-47(56式沖鋒槍)則作為正副班長的自衛武器使用。
但是,蘇聯人顯然不這么看。從其誕生開始,AK-47就注定成為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用它替代了原有的步槍和沖鋒槍,并且從其衍生了輕機槍,成為整個步兵班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的偉大并不在于他發明了一種新的武器,而是他的武器帶動了一種新的班組戰術。
如果這種創新僅限于蘇聯,并不能說明其偉大。在越南戰爭中嘗到苦頭之后,美國也認同了這個理念,迅速將射擊精確且威力巨大的M-14步槍退役,裝備了新M-16步槍。而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后開始裝備81式自動步槍,其后更研發了新的95自動步槍,都是對過去忽視火力單純追求精度的修正。
從這點上來看,卡拉什尼科夫是跟喬布斯一樣偉大的人物。雖然他們都沒有創造出新的技術,卻利用原有技術改善了用戶的應用體驗,并且將之整合成為一種行業標準。當然,AK步槍遠不是一種理念那么簡單,其兇猛的火力以及在惡劣環境中的強大可靠性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無論是蘇聯紅軍的鋼鐵雄獅,還是廣大亞非拉地區的游擊隊,AK步槍在手永遠是安全的保障。
1959年,為了修正AK-47的一些缺點,卡拉什尼科夫推出了新的AKM步槍。AKM步槍比AK-47更輕便可靠,同時精度也有了一些提升,與之配套的刺刀用途更多。實際上,這才是蘇聯紅軍長期裝備的主力步槍,也是世界上產量最大、裝備率最高的現代步槍。
上世紀70年代,AK推出了小口徑版本的AK-74步槍。除了采用小口徑步槍彈之外,該槍僅對內部結構進行了小的修改,并且增加了槍口制退器以增加點射精度,但是單發精度沒有任何提高,仍然低于西方步槍的平均水平。其后還推出了以AK-101為代表的所謂AK100號系列。該系列的特點是,采用工程塑料玻璃纖維等新材料替代AK-74上原有的木質材料,并且加裝了側面瞄準鏡基座以方便安裝光學瞄準鏡。
然而,從AK-74步槍開始,前蘇聯的步槍開始走入衰落。2000年左右,西方開始進入步槍模塊化時代,通過導軌可以增加光學器材以及夜戰器材提高步槍的效能。
由于結構問題很難在步槍上部增加可靠的瞄準鏡基座,而AK步槍側裝的基座除了堅固性問題之外,還會導致步兵背槍時非常難受,同時容易鉤掛衣服阻礙戰術動作。這點在其后推出的AK200系列步槍中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