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的缺陷,是國人對體育表現出的百年不變的“輸不起”
只要2014年索契冬奧會正常舉行,中國短道速滑隊,甚至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在此期間將一片“和諧”。你好我好大家好,當然,金牌最好。沒有金牌,誰的日子都不好。
此篇評論的新聞源頭不作贅述。先看長春媒體對事件經過的描述:7月24日23時許,剛剛喝過酒的王濛、劉秋宏、劉顯偉等隊員才回到寢室,因已經錯過了22時歸寢的規定時間,這幾名隊員被查寢的領隊王春露發現。隨后王春露針對這一違紀行為與隊長王濛進行談話。但在酒精的作祟下,王濛在談話過程中與王春露發生了不愉快。在爭吵發生后,與王濛同樣來自黑龍江省的隊員劉顯偉沖入房間,直接對王春露揮拳相向,王濛隨后也加入“戰團”。混戰中,酒意未消的王濛開始拿公寓內的諸多硬件設施亂砸一通來“泄氣”,直至不慎將玻璃弄碎后割傷了雙手……
此事被冬管中心下令“封口”,但長春媒體依然進行了大量的報道。新聞報道中出現“作祟”、“戰團”字眼,引領讀者“站隊”,而這段描述中更是明確指出劉顯偉“同樣來自黑龍江省隊”。王濛在僅接受兩家媒體采訪時說,“這個事從最初的報道到現在,一直都是長春媒體走在全國最前面……領導不是一直不讓說嗎?怎么長春的媒體還是可以提前得到消息并知道結果呢?”這很容易讓人聯想為她所指的“放話給長春媒體者”即從長春出來的領隊王春露。
隨后,長春《城市晚報》連篇累牘,以諧音、會意、抖料等手法制作專題——“打架猛、態度猛、家人猛、后臺猛、語言猛”、“王濛就是慣的”。
某網站曾約《北京青年報》記者做視頻訪談,對方回絕,“剛接到電話,他們讓我不要多說,否則……”到底是誰的后臺猛?金牌背后是兩撥暗中較勁、四處發狠的東北人。
作者無意說東北人不是,當李娜拿到法網女單冠軍、付小芳首奪世界冠軍時,湖北省、河南省也忙不迭地召她們回去,發獎、表彰、吃飯、慶功,雖然她們的運動生涯步入黃金期并不在當地。
當本刊記者聯系王濛本人未果時,王濛的朋友答應接洽,“她所說的,你們雜志真敢登嗎?”“只要她敢說,我們就敢發。”事實是,王濛的“揭黑新聞發布會”流產,e58f655e72554918701e7254ff81b96a8b90f6e4c573d3e9060d7164330d69f3“獎金背后的黑幕、一些人處心積慮壓下去的興奮劑事件”沒了下文。抖出這些料,也就將自己和中國體育完全撇清了關系。而索契冬奧會的王濛也才28歲,離她夢想創造“三屆冬奧會冠軍”的歷史還差兩年。
使命感、榮譽感與利益鏈,讓現在的王濛注定無法像2008年的清華大學跳水隊總教練于芬一樣,狀告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侵吞獎金,或是像包括王軍霞在內的全體隊員1994年底“上書”馬俊仁,表示退出遼寧中長跑隊,隨后“馬家軍”曝出興奮劑丑聞。流產一定代表有過,想法也好,真相也罷。
在接受白巖松采訪時,王濛說:“我們也想上文化課,也想一邊學習,一邊訓練。但是,現在對我們來講不太可能的。”她看似明白了自己現離開國內冰場的“下場”,她不想成為下一個艾冬梅,而國人又極不能接受另一個小山智麗。
此次短道速滑隊出現的風波,表現出的絕不止于隊內矛盾(隊員與領隊、領隊與主教練、隊員與助理教練之間),還表現出兩個冬季運動項目大省(黑龍江、吉林)之間對金牌的爭奪,兩省媒體為“獻計獻媚”明掐暗斗。
更深的缺陷,是國人對體育的理解——到底是競技體育的“惟金牌論”,還是全民體育的“增強人民體質”。多數情況下,我們表現出來的是百年不變的“輸不起”:上世紀80年代初,女排的5連冠極大鼓舞了民心,之后的狀態低迷又讓人們怒其不爭;1988年中國男子體操隊兵敗漢城,李寧一路低著頭回到國內;單從出國比賽的回程飛機座位上看,金牌選手坐頭等艙,其他人依次排位,哪怕你身高兩米也得窩在經濟艙。
不是凡事都歸結于體制。體制是根據人的需要框架出來,當我們不再怨恨未能衛冕,不再鍛造奧運冠軍成“神”,不再有以選拔、攀比賺名頭的“全運會”時,即便像桌上雜技的乒乓球跌入谷底,人們照樣喜歡玩它以強身健體。
爆發總在和諧中發酵,何止短道速滑隊,何止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