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在小品里說: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架飛機,別管他飛得多高,關鍵是平穩著陸。
說來容易做來難。別說擁有專制傳統的東方國家,就連現代民主誕生地的歐洲,政治強人也難以抵御權力集中的誘惑。
1946年1月,法國第四共和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因為不滿聯合政府中不同政黨彼此掣肘,突然宣布辭職。12年后,當法國人請他重新出山的時候,戴高樂將軍只提出一個條件:修訂憲法,削弱內閣總理權力的同時,賦予總統更多權力。他認為:惟有權力適當集中,才能不受羈絆地施展平生抱負。
然而,政治強人里能夠平穩著陸的,實在有限。最近十幾年,被挑落馬下的政治強人,更是接二連三。有些人,在國內反對聲浪中黯然離職;有些人,被更蠻霸的強者硬拉出局,還要接受審判;也有些人,年輕時氣貫長虹,年邁時卻被外部環境磨光周身棱角,無可奈何地走向人生的終點。
一個接一個難以平穩著陸的政治強人,身上烙著相似的密碼。
這些政治強人手中,往往掌握令人垂涎的資源。薩達姆、卡扎菲、查韋斯,他們手中都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他們的國家卻無力與超級強國抗衡;就像一個拿著無價珍寶的孩童,走進弱肉強食的密林。薩達姆已經被美軍干掉;卡扎菲仍在頑強抵抗;查韋斯重病纏身,誰能保證美國人沒有想法?
最后,獨特的個性,也是政治強人難以善終的原因。能夠成為政治強人,必有天生異稟。這種特質,讓他們在亂世里橫刀立馬,在稠人廣眾中鶴立雞群,也讓他們成為更強者的眼中釘肉中刺。這就可以解釋:在那么多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中東領導人里,美國人為什么偏偏容不下卡扎菲和薩達姆。
不妨套用托爾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強者都相似;失勢的強者,各有各的不幸。
今天,看到穆巴拉克躺在病床上受審,讓人想起“晚景凄涼”四個字,想起其他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強人。他們謝幕的方式和原因,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