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本專欄寫過不止一次,“危機”由“?!焙汀皺C”二字組成,說明“危難”與“機遇”往往是一體兩面。處理得不好是“危”,處理得好卻往往伴隨著“機”。這是從造詞中凸顯的中國人的重要智慧。
對于政治而言尤其如此。最近的日本大地震和隨后的核輻射泄漏事故,又是一例。雖然菅直人政府的危機管理可謂劣評如潮,但當中也有乘時冒起的領袖——官房長官枝野幸南。他在危難中成為一顆耀眼的政治新星,網民更索性稱他為“枝野首相”。
我們可以從枝野身上學到什么樣的危機管理課呢﹖
第一課是,危機出現時,在上者不眠不休的工作,最易贏得民心。群眾會覺得,就算無功也有勞。
枝野是一個樣貌并不出眾的男人,不是渾身散發政治魅力的天生領袖。他在危難中取信于民,全在于在公眾惶恐的時刻,以不眠不休的工作和誠懇的態度,向公眾提供了核輻射威脅和救災的最新信息。
災難的高峰期,他平均每天5次穿著淺藍色的應急工人連身衣,在鏡頭前向公眾進行匯報。他曾經連續105個小時不眠不休,雙眼布滿血絲,仍然在鏡頭前一清二楚地回答記者的提問,讓媒體和國民無不動容。
近來日本流行一個新造詞匯,叫“枝野覺”,意為不眠不休、誠懇辛苦的工作,這也是枝野在日本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事緣3月14日,有網民在Twitter上呼吁:“今晚8點半我們大家一起懇請枝野先生去睡一覺吧?!边@條微博很快在網上迅速傳播,但是第二天早上5時,枝野還是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一個結合了枝野幸男英文名(Yukio Edano)的新詞“edano-nero”就此成為日本網民的話題,“nero”在日文中的意思就是“睡覺”。
同日的《華爾街日報》也由此發表了一則報道,題為Tireless Edano Earns Twitter Respect(枝野不眠不休贏得Twitter網民敬重)。文章更是褒揚枝野,直貶菅直人,稱“Twitter Implores Edano to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