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制啟動
DBP95式5.8mm普通彈和DVP88式5.8mm機槍彈是我軍裝備的95式小口徑槍族的主要彈種。其中,DBP95式5.8mm普通彈配用于95式5.8mm班用槍族,用于殺傷近距離內有單兵防護的有生力量;DVP88式5.8mm機槍彈配用于88式通用機槍及88式狙擊步槍,用于殺傷800~1000m內敵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標。這兩種槍彈作戰效能不同,但外形基本相同,從外觀上難以區分,部隊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現混用的情況,給保管、訓練和作戰供給均帶來諸多不便。在95式槍族進行改進設計的同時,將上述兩種槍彈“合二為一”的設計思想也被提了出來。
2004年6月,95式槍族系統改進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5.8mm新型彈藥——DBP10式5.8mm普通彈型號研制工作正式啟動。
方案形成
DBP10式5.8mm槍彈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彈和88式5.8mm機槍彈設計基礎上開展的,其研制經歷了方案設計、初樣機研制、正樣機鑒定和設計定型四個階段。總體設計思想是“內彈道像普通彈,外彈道像機槍彈”,即通過調整內彈道參數使之滿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槍族、88式通用機槍、88式狙擊步槍不同長度、不同導程槍管的內彈道性能要求和作戰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彈由彈頭、彈殼、底火和發射藥四部分組成。彈殼有涂漆鋼彈殼和覆銅鋼彈殼兩種類型,前者配用博克賽式無銹蝕擊發藥底火,只有一個傳火孔;后者配用伯爾丹式無銹蝕擊發藥底火,有兩個傳火孔,傳火孔之間設有火臺。兩種類型彈殼槍彈的技術性能完全一樣。
設計中,通過外彈道參數的合理選擇和彈形的優化,如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將彈頭頭部曲線設計成一種特殊的形狀(即樣條曲線頭部),使5.8mm口徑槍彈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減小鋼心直徑、增加鉛套厚度等技術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槍彈彈頭的飛行穩定性,滿足了在不同長度槍管(長度分別為334mm、463mm、520mm、557mm、620mm)、不同導程槍管(導程分別為178mm、210mm、240mm)中槍彈的飛行穩定性和射擊密集度要求,圓滿實現了一彈配多槍的使用要求。
通過采用H90彈頭殼,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彈彈頭在彈膛內運動時對槍管的磨損,使槍管綜合壽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彈配用于短突擊步槍,可殺傷300m內有單兵防護的敵有生目標;配用于自動步槍,可殺傷400m內有單兵防護的有生目標;配用于班用機槍,能有效殺傷600m內有單兵防護的有生目標,壓制火力點和輕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機槍,可殺傷1000m內暴露的敵步兵和壓制敵火力點;配用于88式狙擊步槍,可準確殺傷800m內單個重要目標。
研制經歷:攻堅克難
在研制DBP10式5.8mm槍彈歷程中,研制人員面臨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經過分析探索,逐一解決攻克,最終滿足配用于多種武器的使用性能。
遠距離彈道性能問題
在前期的外彈道試驗中,出現了800m彈道一致性難以滿足戰技術指標要求和1000m侵徹威力余量不足的問題。
原因分析初期彈頭頭部采用雙弧形(R100/R40)設計,彈頭弧形部較“胖”,彈形系數約為0.98,飛行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較大,導致落點動能偏低,1000m處落點動能僅為200焦耳。外彈道試驗結果顯示,1000m處侵徹威力余量很小,800m彈道一致性也難以滿足要求。
技術措施針對這個問題,對彈頭形狀重新設計。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將彈頭頭部曲線設計為一種特殊的形狀,該方案彈頭弧形部較銳長,彈形系數約為0.95,較原方案減小了3%,能有效減小空氣阻力,提高落點動能。
實施效果通過采取上述措施,該方案彈頭在頭部高度、尾錐長度和彈頭質量、初速等參數保持與原方案相同的條件下,1000m處落點動能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證了1000m侵徹效果,改善了800m的彈道一致性。
槍/彈系統匹配問題
在正樣機鑒定試驗過程中,發現槍/彈系統不匹配。不匹配的具體表現是采用95式5.8mm槍族射擊時,射擊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機槍槍管壽命僅為12000發,達不到15000發的指標要求。
原因分析對上述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經多方面探討和試驗后認為:槍彈在槍管中飛行穩定性不足是導致射擊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槍彈對槍管磨損嚴重,造成槍管壽命降低。
技術措施經過討論研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提高槍彈自身的飛行穩定性,以滿足95式5.8mm班用槍族的使用要求;對于95-1式5.8mm班用槍族通過線膛的重新設計來適應DBP10式5.8mm普通彈。
為此,DBP10式5.8mm普通彈在改進設計時實施了以下技術措施。
鋼心直徑由4.1mm減小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