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模范根據地 第一戰鼓風:晉察冀軍事工業

2011-12-29 00:00:00更云張本
輕兵器 2011年21期


  1937年11月17日,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晉察冀軍區在山西省五臺縣石咀村普濟寺宣告成立,聶榮臻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他的率領下,八路軍第115師的獨立團、騎兵營、教導隊等約3000人挺進敵后,以五臺山為依托,開展游擊戰爭,配合抗日政府發動群眾,創建了敵后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隨后,晉察冀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東幾個地區很快連成一片。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主力部隊近10萬人的模范根據地,毛澤東曾贊譽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并號召八路軍向晉察冀根據地學習。
  晉察冀軍區成立時,設有軍區供給部,查國禎任部長,該部主要負責包括武器彈藥在內的物資供應管理工作,修械所由該部管轄。1939年4月,晉察冀軍區工業部成立,劉再生任部長,張珍任副部長,楊成任政委,修械所和兵工廠等軍工單位劃歸工業部管轄。
  
  各修械所的整編
  1937年11月,八路軍總部發出指示,要求各師、旅、團、游擊支隊及地方政府和自衛隊都要招募技術工人,開辦修械所和炸彈廠,以解決迫切需要的修械問題及制造地雷、手榴彈問題。12月,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在山西省五臺縣跑泉廠村成立修械所,該所盛時有工人80余人,6尺、10尺車床各1臺,設有機工股、木工股、鐵工股、鍛工股,主要修配槍械,制造刺刀,也制造少量步槍、手槍。
  1938年8月,日軍以5萬兵力“掃蕩”五臺山地區,晉察冀軍區供給部修械所轉移至河北省平山縣桑園口村。粉碎“掃蕩”后,該修械所改稱晉察冀軍區供給部第一修械所。同時,將部分人員與機器設備遷回五臺縣跑泉廠村,組建成晉察冀軍區供給部第二修械所,主要修配槍械,制造刺刀,并開始仿制7.62mm手槍和7.9mm步槍。
  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在河北省唐縣大石頭溝村和淶源縣五畝地村又各組建一個修械所,前者從事手榴彈的制造,后者修理槍械。除此之外,晉察冀軍區各軍分區及地方武裝也組建了修械所。
  1939年4月,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在河北省完縣神南鎮成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劉再生任部長。
  1939年10月,晉察冀軍區供給部技術研究室成立,集中了一批從北平、天津、保定來的知識分子,劉再生兼主任。按照聶榮臻關于“集中領導、分散經營,就地取材,小型配套”的原則,工業部將軍區供給部、各軍分區的修械所進行整編。由技術研究社、大官亭修械所(兩者屬于冀中軍區供給部)和晉察冀軍區1、3軍分區的修械所組成晉察冀軍區“北區”7個兵工廠和3個化工廠,主要分布在唐縣、完縣(今順平)、曲陽、阜平、淶源等地;以2、4軍分區修械所為主,在平山縣一帶建立“南區”6個兵工廠。
  1940年1月,整編后的兵工廠實行連隊建制,如原晉察冀軍區供給部第一修械所編為第1連,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子彈廠編為第9連。因第9連是晉察冀工業部創辦的規模較大的兵工廠,制造出了全新槍彈,本文首先展示該兵工廠,并對大官亭修械所、大岸溝化學廠等主要兵工企業作以呈現。
  
  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子彈廠
  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子彈廠也稱晉察冀軍區工業部第9連(以下簡稱9連),于1941年1月在河北省平山縣北蒼蠅溝村創辦。因日軍的頻繁“掃蕩”,先后3次遷址。1942年初遷至平山縣木頭溝村,1944年初遷至平山縣郗家莊村,8月遷至阜平縣吳家莊村。1944年9月,9連改稱晉察冀軍區工業部直屬生產管理處三廠。
  9連成立初期由任九如擔任連長,人員有150余人,主要來自四處:一是從1、2連抽調的人員,其中包括從軍閥閻錫山管轄的太原兵工廠投奔來的技術工人;二是從平山縣招收的一些青年農民;三是參加井陘煤礦暴動的工人;四是從前方調來的一些戰士。
  1944年初,9連遷至郗家莊村后,人員增至300余人。1945年10月,9連進駐宣化市后,改為龍煙公司宣化子彈廠,接收了宣化原日偽工礦企業的部分人員,此時人員增至400多人。
  9連生產槍彈所需的原材料主要通過四條渠道解決:無煙火藥、硫酸、硝酸、酒精等材料由工業部所屬的化工廠制造提供;氯酸鉀、雄黃(雄黃是化工原料四硫化四砷的俗稱,其可與氯酸鉀混合制成爆炸力很強的有煙火藥)、蟲膠漆等材料主要由工業部派人到敵占區采購;雜銅、紫銅錢等材料由地方政府動員老百姓捐獻或征購;紫銅和鋼材則通過割取敵人電線和拆毀敵人鐵路道軌的辦法解決。
  9連在1941年3月即轉入正式生產,主要復裝6.5mm和7.9mm步槍槍彈。當時,由于人員、工裝、設備等條件的限制,無法同時安排多品種生產,只能根據工業部每月下達的生產計劃完成一種型號的復裝槍彈,然后再安排另一種復裝槍彈的生產。
  9連成立初期,復裝槍彈的月產量為3.5萬發。后來隨著工人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模具、設備的逐步增多和工藝的逐步改進,產量不斷增加,到1944年,日復裝槍彈最高記錄達1萬發。
  從戰場上收集回來的舊彈殼畢竟有限,且舊彈殼經過一次復裝整形之后大多數不能再用,自制全新槍彈成為當時刻不容緩的任務。但自制全新槍彈比復裝槍彈在技術上要復雜、困難得多,首先必須解決自制新彈殼的問題。
  1942年9連遷至木頭溝村后,在工業部技術研究室駐該連技術人員指導下,同年6月用買來的銅皮試制出全新駁殼槍彈。6~8月,2連(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工礦隊)在孫艷清等人的指導下,煉銅成功,從麻錢(銅錢的俗稱)中蒸鋅也獲得成功,這些材料的提煉成功為9連生產全新槍彈創造了條件。
  1943年下半年,9連開始制作全新步槍彈。他們首先用純鋅、純銅煉制成含鋅的黃銅板坯,再用碾片機將黃銅板坯碾軋成板材,然后在手扳壓力機上經過多次拉伸,制成彈殼坯料,最后再將彈殼加工出底緣凹槽、壓出底火凹部、鉆好透火孔,一個新彈殼就誕生了。9連就是這樣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采用根據地自制的原材料和自制的土設備制造出包括彈頭、彈殼和底火在內的全新槍彈,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全新槍彈試制成功后,隨即轉入正式生產,月產量達3.5萬余發,年產量40萬余發。
  9連在生產全新槍彈初期,曾出現彈頭出膛后即破裂、脫鉛和在飛行中翻跟頭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產人員操作技術不熟練,彈頭尖沖模調整不正,彈殼沖出后彈殼壁厚不勻,彈頭灌鉛后收口卷邊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9連采取改進產品質量的措施——實行質量負責制度,要求化銅組嚴格掌握鑄造黃銅板的材料配比,提高材料性能;要求沖制彈尖、彈殼人員提高工裝模具的精度;規定每個生產人員要在產品上打上標記。為了按時完成生產任務,保障前方作戰的需要,9連還建立了估工(定額)制度,明確每個生產人員每天必須完成規定的估工數量。
  1943年,在生產槍彈過程中,為了確保底火藥既靈敏又穩定,必須通過試驗找出底火藥的最佳配比。連長任九如知道這項試驗很危險,毅然親自做試驗,在攪拌過程中因底火藥猝然起火,不幸燒傷面部。他的模范行動,使全連人員深受感動,大家齊心協力,很快找出底火藥的最佳配比,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
  在抗日戰爭期間,9連先后兩次接待美國客人。一次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途經解放區回國而到9連參觀的花旗銀行經理;另一次是1944年11月,在軍區工業部副部長張珍的陪同下,美國軍事觀察組畢得根少校和路登先生參觀9連,并觀看了飛雷表演。這些美國客人看了9連的情況贊不絕口,高度贊揚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
  
  
  大岸溝化學廠
  1940年,晉察冀軍區工業部用大缸疊成塔,創造了“缸塔法”生產硫酸的土工藝,生產出第一瓶合格硫酸。同年7月,在河北省唐縣青虛山腳下的大岸溝村(現名王家莊)建立了化學廠,對外稱“醋廠”,習慣稱“大岸溝化學廠”。
  大岸溝化學廠從1940年7月至1944年9月幾度更名,幾易其址。1942年1月稱工業部化學一廠,1944年6月稱工業部化學廠,1944年9月稱工業部直屬兵工生產管理處三廠;1943年6月遷至河北省阜平縣齊家莊戶村,1944年9月落戶河北省平山縣南蒼蠅溝村。
  大岸溝化學廠初建時有30~40人,因當地的男人多數參加了八路軍,故該廠大部分人員為當地招收的女工。以后,工廠人員逐漸增加到100余人。1942年1月,工廠無煙藥生產部劃出,成立工業部化學二廠,二廠駐河北省唐縣蟒欄村通天寺,生產酒精、乙醚、無煙藥。留在大岸溝的部分改稱化學一廠。1942年5月工業部第7連(第7連駐河北省曲陽縣牛分嶺,生產手榴彈)部分人員編入一廠。同年12月冀中軍區供給部第10連(第10連駐河北省唐縣虎峪村,生產雷銀——雷銀是由硝酸銀、硝酸、酒精制成的起爆藥)部分員工編入一廠。1943年7月工業部礦工隊和化學三廠(1942年9月晉察冀邊區工礦管理局與工業部合并后,其七一化工廠改編為工業部化學三廠)部分人員并入一廠。1944年6月工業部化學二廠全部人員也編入一廠。這時的一廠人數為200余人。
  該廠在大岸溝村時,黃錫川任廠長,設有3個股:第一股又稱原料股,有硫酸班、硝酸班、蒸酸班;第二股又稱半成品股,有硝化班、脫脂班、提硝班、甘油班等;第三股又稱成品股,有乙醚班、無煙藥班、炸藥班等。
  該廠在齊家莊戶村時設有4個股:第一股為原料股,制造濃縮硫酸、硝酸;第二股為半成品股,配制硫、硝混酸和制造硝化棉、硝化甘油、雷汞、雷銀;第三股為甘油和機修股,進行甘油提取與濃縮,機器維修與制造等;第四股為無煙藥股,生產單、雙基無煙藥,精餾酒精及制造雷管。
  化學廠的產品結構和生產工藝大致可按大岸溝階段(1940年7月~1943年6月)和齊家莊戶階段(1943年6月~1944年9月)劃分。
  大岸溝時期為摸索生產階段,這一時期生產工藝還不夠成熟完善,產品產量與質量也不夠穩定,主要以生產硫酸、硝酸、酒精、乙醚等原料為主,單基無煙藥是其主要的成品。
  齊家莊戶時期為較成熟發展階段,各種化工原料生產工藝日趨完善,產品質量與產量大大提高,除生產單、雙基無煙藥外,還生產甘油、硝化甘油、雷汞、雷銀。
  硫酸是化學工業之母,是制造火藥、炸藥必須解決的關鍵原料。硫酸的研制是1940年在工業部駐地神南鎮完成的,當時工業部政委楊成與技術研究室的技術人員采用土辦法,用大水缸代替鉛室,疊成一個個塔狀的循環室,經過數日試驗,成功地制造出硫酸,“缸塔法”制酸工藝由此產生。大岸溝化學廠成立后,沿用這種制酸工藝生產硫酸,并不斷改進裝置,使“缸塔法”制酸工藝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硝酸是硫酸加上硝經過加熱脫水產生的,一般濃度達到98%以上才能用于火藥制造。生產工藝也是用土辦法,盆盆罐罐為主要生產工具,大缸作反應釜和冷凝器。除此之外,乙醚也是利用大缸作設備,上部開兩個口,一個用于滴入酒精,一個連接冷凝器,硝酸經加熱后滴入酒精,再經高溫蒸餾,即得到乙醚。1941年,在每日三班連續生產的情況下,日產硫酸稀酸100余斤(濃度40%左右),濃酸70余斤(濃度為98%左右)。1942年由于改進工藝,硫酸、硝酸的日產量分別達到3000斤和1000斤。
  有了基礎化工原料以后,化學廠開始研制單基無煙藥(單基無煙藥是指只含一種高分子爆炸劑的發射藥。其主要成分是硝化棉,也稱硝化棉單基藥,多制成單孔、多孔粒狀和小尺寸管狀藥,爆溫低,對武器燒蝕小,廣泛用作槍彈和中小口徑炮彈的發射藥),于1941年獲得成功。同年5月,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在河北省完縣神南鎮召開慶祝五一節大會,大岸溝化學廠展出了自制的硫酸和單基無煙藥。該廠制造單基無煙藥的過程是先將棉花脫脂,再用硝硫混酸硝化,然后將硝化棉用乙醚膠化、成型,最后烘干并用石墨進行表面處理制成。
  在制成單基無煙藥以后,化學廠開始研制甘油與硝化甘油,以便生產雙基無煙藥和高能炸藥。甘油是通過對植物油的提取獲得。提取時,先將油脂制成鈣皂,再從鈣皂中洗出甘油,最后經過過濾和濃縮,制出合格的甘油。工廠的油脂皂化設備以民間煮飯的鐵鍋為主,制造硝化甘油的主要設備是瓷盆,這種瓷盆式生產方式被稱為“盆式硝化法”。硝化甘油(化學名稱為三硝酸甘油酯)是由甘油與混酸發生作用而制成的,制造過程是將硝酸、硫酸混合置入盆中,然后用鋁棒攪拌使其均勻混合。硝化過程需控制溫度不超過23°,如果溫度上升到25°,產生大量棕煙,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險。
  化學廠于1943年使用這種方法制造硝化甘油成功。硝化甘油在制造過程中還要進行分離、洗滌等工序。分離工序是將帶酸的硝化甘油放到瓷盆中靜止分離,用U形玻璃管吸出下部的廢酸。洗滌是在分離處理后進行的一道工序。因為酸性的硝化甘油極不穩定,保存期間易分解,所以在分離后必須將硝化甘油所帶的殘酸用堿液和水洗掉。洗滌工序完成后即得到成品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研制成功,對發展雙基無煙發射藥和炸藥生產有著重要意義。
  化學廠將硝化甘油和硝化棉混合膠化,再經成型、烘干等工藝制成雙基無煙藥(雙基無煙藥是指由高分子炸藥和爆炸性溶劑組成的發射藥,即將硝化棉溶解于硝化甘油中,再混入少量附加物制成球形、片狀或圓柱形火藥,其爆炸能量高于單基無煙藥,但爆溫較高,對武器燒蝕較大)。雙基無煙藥的研制成功,使根據地制造火藥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開創了根據地制造高能火藥的先河。
  該廠為制造單基、雙基無煙藥,自行設計制造了膠化機、軋片機、滾切機、球磨機等專用設備。
  1940年,工業部技術研究室為配合百團大戰在正太鐵路發動破襲戰,曾利用氯酸鉀和梯恩梯制造過混合炸藥。1941年,化學廠用干餾獸骨的辦法提取氨,將其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銨,又一次成功地制造了硝銨炸藥(硝銨炸藥用于制造迫擊炮彈)。1943年,硝化甘油研制成功以后,化學廠又以其為主要原料,成功制造出含硝化甘油的仿周迪生炸藥(周迪生是根據地著名的火藥研制者,他創造了用谷糠粉、硝化甘油、火硝、硫磺粉、二硝基萘等為原料的新型炸藥,可作為手榴彈、地雷、炸藥包與爆破筒的裝藥,被稱為“周迪生炸藥”。裝入36g“周迪生炸藥”的手榴彈,可將彈殼炸成130~150塊碎片;裝入1kg“周迪生炸藥”的地雷,可將鐵軌炸毀;裝入15kg“周迪生炸藥”的地雷,可將火車炸翻)。
  雷銀、雷汞是起爆藥的重要原料(雷汞又稱“雷酸汞”,是一種起爆藥,呈灰色或白色結晶粉末。由汞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汞,再與酒精作用而制成。可單獨或與猛性炸藥、氯酸鉀、硫化銻等混和使用,常用于制造雷管)。1944年,工業部技術研究室為徹底解決缺乏起爆藥的問題,派技師到化學廠進行研制。由于當時根據地缺少汞金屬,技師就用銀元、銀元寶制成雷銀〔雷銀比雷汞還要敏感,稍受摩擦或者撞擊即發生爆炸。兩者的制造過程基本相同,均是先用硫酸溶解銀(或汞),制成硝酸銀(或硝酸汞)和硝酸的混合液,然后加入酒精反應,最后得到的沉淀物即為雷銀(雷汞)〕,代替雷汞作起爆藥原料并取得了成功,為自行制造起爆藥開辟了途徑。雷銀研制成功后,技術研究室駐廠技師很快又研制出紙殼雷銀雷管,解決了自制炸藥的起爆問題。
  
  化學廠科研產品的形成,使該廠成為綜合性的軍事化工生產廠,有力推動了根據地軍用化學工業的發展。該廠研制的單基無煙藥、雙基無煙藥及硝胺炸藥、硝化甘油炸藥等高能火炸藥,標志著根據地不僅能制造槍彈、迫擊炮彈配用的高能發射藥,而且也能制造地雷、手榴彈、迫擊炮彈配用的高能炸藥,開創了根據地制造高能發射藥、高能炸藥的先河。1944年9月,工廠先后派出4批人員到冀晉、冀察、冀中和冀熱遼軍分區,幫助那里的兵工生產管理部門建設化學工廠,在晉察冀全區發展了化學工業。據統計,1944年,工廠平均月產濃硫酸7200kg、濃硝酸2400kg、無煙藥360kg、硝化甘油炸藥7900kg。
  
  大官亭修械所
  大官亭修械所即冀中軍區供給部修械所,于1938年5月在河北省饒陽縣成立。它是冀中軍區供給部最早建立的一個綜合性兵工廠,是敵后各根據地規模最大、生產武器品種最多的修械所,主要修理槍械并制造步槍、擲彈筒、手榴彈、地雷及82mm迫擊炮彈。該修械所起初主要由四個方面的力量構成。
  一是人民自衛軍(1937年10月,中共地下黨員呂正操率東北軍53軍691團回師北上抗日,改691團為“人民自衛軍”,后接受八路軍的改編)在河北省安平縣北黃城村的修械所。1938年2月,人民自衛軍司令部進駐安平縣城后,正式成立人民自衛軍修械所。3月因日機轟炸安平縣城,修械所遷至城西北黃城村,此時人員約有400余人,月產手榴彈近10000枚。同年5月,人民自衛軍修械所與另外2個修械所合并,并被改編為冀中軍區修械所,由冀中軍區供給部領導,所址遷到河北省饒陽縣大官亭村。
  二是人民自衛軍2團趙承金所屬部隊的修械所。其是1938年1月人民自衛軍2團消滅土匪徐二黑之后,接收了他的一部分工人,并另招收了一些工人建立的。1938年5月該所合并到大官亭修械所。
  三是孟慶山領導的抗日地方武裝“河北游擊軍”在河北省肅寧縣后堤上村建立的修械所,其也是于1938年5月合并到大官亭修械所的。
  四是呂正操收編的土匪武裝高順成部的一個迫擊炮彈制造部,共100余人并入大官亭修械所。
  大官亭修械所發展到鼎盛時期,職工約有1000人,擁有各種機床70余臺,柴油機3臺。
  大官亭修械所起初由劉國楨任所長,設有所部和生產部兩大部分。其中生產部下設修槍科、刺刀科、大刀科、木工科、皮件科、烘爐科、翻砂科、新槍科、手榴彈科、迫擊炮彈科。
  修械所每月除修槍外,還生產手榴彈3~5萬枚,新槍50支,大刀、刺刀各900把,迫擊炮彈1500發。1938年5月,人民自衛軍修械所仿制出第一支步槍,并開始批量生產。該槍是一種帶折疊式三棱刺刀的仿中正式7.9mm馬步槍,由于是民國27年制造,故命名為“二七式”步槍。戰士們把該槍親切地稱為“咱們的邊區造”。
  該所生產手榴彈始于1938年上半年。當時生產的是一種黑火藥、木柄、拉繩式手榴彈。彈殼是由白口鐵鑄造的,發火藥用氯酸鉀和雄黃配制,采用摩擦式發火。導火索是自制的,導爆藥也采用黑火藥,只不過其粒度更細,燃燒速度稍高一些。這種手榴彈與黃色炸藥(TNT炸藥的俗稱,其威力較大且比較安全,主要成分是三硝基甲苯)手榴彈相比,破片少、威力小,但在高級炸藥沒有生產出來之前,仍不失為成本低廉、攜帶方便、具有一定威力的武器。后來該手榴彈在尺寸造型上略有改變;拉火裝置由用刀在鉛絲上劃出花紋改為在拉火繩上粘上一層玻璃粉,以節省鉛絲,增大摩擦發火的可靠性;導火索由原來的卷制改為先做出紙管,再向紙管里壓裝導爆藥粉,保證了裝藥量、密實度的一致性和延時的準確性。
  在高順成的迫擊炮彈制造部合并到該所之前,迫擊炮彈的制造工作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生產82mm迫擊炮彈的彈體是用灰生鐵(灰口生鐵的簡稱,這種鑄鐵內的碳主要以片狀石墨形式存在,因斷口呈灰色而得名)鑄造的,灰生鐵的來源主要是收集被稱為“湖北鐵”、“機器鐵”的廢機器零件;引信是擊針式的;尾管是用獵槍彈改裝而成的;炸藥是在黑火藥中混合了一定比例的氯酸鉀。
  修械所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制造出多種軍火產品,主要充分利用了兩個有利條件。一是收集了山西軍閥閻錫山散落在滹沱河兩岸的數百噸軍火器材。這批器材中有圓鋼、方鋼、鋼板、鋼管、碳素工具鋼、高速鋼以及其他規格的鋼材;有氯酸鉀、柴油、潤滑油、油漆等化工原料及獵槍彈、各種木螺絲等制品;還有銼刀、鋸條、各種鉆頭、砂輪等工具。二是通過各種渠道匯集了大批技術人員和生產技術骨干,這些人分別來自京、津、保定和冀中各縣城的工廠,如北京永增鐵工廠、天津德利興鐵工廠、保定育德翻砂廠、高陽新明鐵工廠的工人和東北沈陽兵工廠、南京金陵兵工廠、山西太原兵工廠的工人,以及民間打鐵匠、小爐匠、旋木匠、爆竹匠、皮匠等手工作業者。
  1938年11月,日軍對冀中開始進行瘋狂的掃蕩,修械所被迫轉移。此時,所長劉國楨調走,高志杰、趙連壁分別擔任正、副所長。12月末修械所離開駐地開始反掃蕩,1939年2月轉移到平漢鐵路西,1939年4月劃歸晉察冀軍區工業部。
  由于冀中距離冀西山區較遠,隔有平漢鐵路,而且鐵路兩側有日軍控制的3m多深的溝壕,給冀中的軍火供應帶來很大困難。1939年秋,冀中軍區決定派供給部軍械科科長田呈祥在冀中地區重新建所,發展軍工生產。
  重建的修械所含有大官亭修械所移交工業部之前留下的一個20余人的隨軍修械組;另外還有未轉移到平漢鐵路西的原大官亭修械所炮彈科的大部分工人及炮彈科科長陳子修在任丘縣黃莊組織的一個有工人120人、8英尺車床1臺的修械所。他們構成了冀中軍事工業發展的基礎力量。
  重新組建的修械所稱修械總所,由3部分組成。第一修械分所在饒陽縣徐莊,所長霍景中(原大官亭修械所材料科科長),有職工140余人,主要鑄造手榴彈、82mm迫擊炮彈殼和總裝手榴彈、地雷;第二修械分所建在蠡縣七器村,其以任丘縣黃莊的修械所為基礎,所長陳子修,主要生產82mm迫擊炮彈;修械總所和修械股設在饒陽縣河頭村,所長田呈祥,有干部、工人80余人。
  1940年春,冀中修械總所及所屬兩個分所遷至易縣八畝臺村,合編為一個修械所,霍景中任所長,有職工約200人。1941年10月,修械所又一分為二:一是冀中供給部9連,駐八畝臺,所長李景田,有職工100余人,修理槍械、制造擲彈筒;二是冀中供給部10連,駐木蘭溝,所長任濤,有職工100余人,生產硫酸、硝酸、雷汞。1942年日軍再次對冀中地區進行“大掃蕩”,冀中主力部隊撤離冀中地區。12月底冀中供給部9連并入晉綏軍區,10連并入晉察冀軍區工業部。
  晉察冀根據地的軍事工業起步早,發展快,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系統完整的兵工生產體系,為徹底戰勝日寇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這些成果代表了晉察冀根據地甚至八路軍軍事工業的最高水平,在中國兵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国产网站免费|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超级碰|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二区| 在线99视频|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人人射|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欧美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午夜激情婷婷|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少妇精品在线| 久综合日韩|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爱爱网| 91在线播放国产|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九九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免费在线视频a|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成人韩免费网站| 久久视精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欧美在线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精品色综合|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第八页|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