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光圖像增強儀之妙
微光夜視的核心技術是像增器。從1960年代至今,微光夜視技術已經歷了一代、二代、三代的發展,美國等先進國家現已批量裝備三代微光夜視儀;我國微光技術的發展起步較晚,現以二代、超二代為主要應用產品。
我國槍用微光瞄準鏡的使用至今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主要裝備有88式5.8mm狙擊步槍微光瞄準鏡、95式5.8mm槍族微光瞄準鏡、03式5.8mm步槍微光瞄準鏡、05式5.8mm沖鋒槍微光瞄準鏡等。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微光圖像增強儀不是一種微光瞄準鏡,其內部未設分劃裝置,而是串聯在白光瞄準鏡前依靠白光瞄準鏡的分劃進行瞄準,以完成作戰使命,基本作用不同于上述已經裝備的系列產品。
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微光圖像增強儀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像增強器的觀察鏡。其核心部件——像增強器的基本原理是將收集到的微弱光線,如星光、月光、城市輝光及其他景物反射光進行亮度增強,增益可達上萬倍,使人眼在夜間可以清晰地識別目標,并利用白光瞄準鏡完成精確瞄準。而微光瞄準鏡除了像增器外,還設有復雜的成像、分劃系統。微光瞄準鏡可單獨使用,但對于狙擊步槍來說,使用微光瞄準鏡時,需將白光瞄準鏡卸下,重新歸零
校正,操作比較繁瑣,戰場上易貽誤戰機。而微光圖像增強儀是與白光瞄準鏡串聯使用,無需重新歸零校正,實際操作使用簡便,易贏得戰場主動權。
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微光圖像增強儀的物鏡組將低照度的目標成像于位于其焦平面的像增強器光電陰極面上,像增強器再對目標像通過光電光的轉換,實現光電子倍增和亮度增強,最后成像于熒光屏上,轉換成亮度增強數萬倍的光學圖像,該光學圖像經過一定倍率的目鏡組成像后供人眼通過白光瞄準鏡觀察和瞄準。
結構組成及特點
微光圖像增強儀主要由遮光罩、物鏡組件、鏡體組件、目鏡組件、槍鏡連接座、光軸調校機構及眼罩等組成,外形尺寸228mm×78mm×80mm,質量(含電池)約1kg。采用一節CR2型號的3V鋰電池供電,常溫條件下鋰電池的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10小時。
其光學系統沒有放大作用,視場不小于5°,與白光瞄準鏡串聯組合進行觀瞄的距離為,在無月星光,背景不透空的條件下,對直立人員目標看清距離不小于100m,識別距離不小于300m。
遮光罩
遮光罩材料采用硅橡膠。在白天或有強光時,應蓋上遮光罩,避免強光損壞像增強器,晚上使用時打開。
物鏡組件
物鏡組件主要由物鏡、物鏡筒、隔圈及壓圈組成。物鏡將低照度的目標成像于位于其焦平面的像增強器光電陰極面上。根據光電成像系統對物鏡的特定要求以及保證物鏡良好的成像性能,使用一組由5片玻璃組成的折射式攝遠物鏡系統。
鏡體組件
鏡體組件采用一體化設計,由超二代微光圖像增強器、鏡體和電源組成。其兩端分別與物鏡組件、目鏡組件相連接。鏡體組件是產品的核心組成,將成像于光電陰極面上的微弱光學圖像亮度增強數萬倍,提供可供人眼觀察的光學圖像。
目鏡組件
目鏡組件由4片玻璃組成的光學觀察系統、目鏡筒、隔圈及壓圈等組成。目鏡組件的作用是將像增強器放大幾萬倍的成在熒光屏上的微光圖像轉化為可供人眼直接觀察的圖像或白光瞄準鏡使用的圖像。
鏡槍連接座
鏡槍連接座由鏡座、壓板及鎖緊螺母等組成。鏡座采用標準皮卡汀尼導軌與槍連接,具有操作方便、連接快捷等特點。
光軸調校機構
光軸調校機構由支撐座、連接座和調節螺釘組成。擰松調節螺釘,可前后移動目鏡以校正像增強器扭像引起的成像偏移,以滿足配槍后與白光瞄準鏡的光軸偏差小于0.1密位的要求。
主要技術攻關
在研制過程中,技術人員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增大視距,使狙擊手不必將眼睛貼近目鏡,使用起來安全舒適,因為狙擊步槍發射時有后坐力,眼睛太貼近目鏡會有受傷的危險。同時,在物鏡設計時增大相對孔徑(相對孔徑即鏡頭的有效孔徑,該比值的倒數稱為光圈系數。鏡頭的有效孔徑越大,影像的明亮度、光通量等越大),設計參數反復優化提高像質;二是光學零件表面鍍制寬帶增透膜,膜系與國產超二代微光像增強器光譜特性匹配,最大限度地發揮像增強器的性能,有效提高了夜視距離;三是物鏡光軸與目鏡光軸嚴格同軸。影響光軸同軸原因有二,一是結構件加工裝配時引起的偏差,二是像增強器扭像引起的偏差。針對這兩個原因設計了目鏡光軸移動機構,在專用儀器上進行校正,保證了物鏡光軸與目鏡光軸同軸,從而保證配槍后與白光瞄準鏡的光軸偏差不大于0.1密位。
通過技術攻關,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微光圖像增強儀觀瞄距離有了質的提高,其串聯在白光瞄準鏡前能夠滿足夜間在300m內對有生目標的手部、頭部等部位實施有效射擊。該微光圖像增強儀是我國研發的首個微光圖像增強產品,填補了國內這類產品的空白。
編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