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坦克地雷
遙控反車底地雷
這種地雷可在遠距離發出起爆的指令信號,遙控轉換地雷的戰斗與保險狀態,保證己方部隊順利通過雷場。它由受控反車底地雷、發射機、寫碼器及充電機等組成,于2000年列為裝備。反車底地雷能擊穿坦克及裝甲車輛底裝甲,穿甲厚度不小于20mm,并有足夠的后效能量以殺傷車內人員。該雷外徑160mm,高140.5mm,總質量2.82kg。該地雷適用溫度為-40~+50℃,以人工方式布設,低溫條件下可服役7天,常溫及高溫條件下可服役10天,服役期滿后可自毀。采用全保險型非觸發引信,設置保險時間為30分鐘。遙控起爆時,有效遙控距離不小于3km。發射機以數字編碼的方式遙控地雷,可控制6個雷群(每個雷群含10枚地雷)。發射機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抗雷達、無線電波干擾,且不串控,不誤爆。
GLD230型反坦克地雷
1990年代及以前研制生產的反坦克地雷盡管在威力、打擊坦克部位、使用安全系數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均屬被動式武器,智能性不高。后將反坦克火箭筒技術運用于地雷,于1990年代末研制出GLD230型反坦克側甲雷,并于2001年列為裝備。這是我國首次研制成功的炸側甲智能型反坦克地雷,其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在反側甲地雷領域的空白。
該側甲雷主要由雷彈、發射裝置、探測裝置(含震動探測器、紅外探測器、定時自失效裝置、鋰電池和簡易光學瞄具)、火控處理器等組成,另配有瞄準標示桿。該雷總質量16kg,由2人攜帶和設置,在瞄準標示桿方向上的打擊距離為5~60m。設好后的地雷服役期限為1~30天,服役期限過后的自失效率為96.4%。白天布設時間只需2分20秒,夜間約6分20秒,布設安全時間為15±2分鐘,以確保布設時的安全。
側甲雷設置后,打開電源,電子計時電路開始工作,7分鐘后解除保險,震動探測電路與自失效定時電路開始工作,火箭發動機和引信保險器的電點火具由短路狀態轉為接通狀態,并對點火電容器和引信儲能機構電容進行充電,使側甲雷進入戰斗狀態。
當震動探測器接收到逼近的目標震動信號后,經電路放大、濾波、檢波和自適應處理的信號被輸入火控處理器。此時火控處理器可智能判定目標是否是所需攻擊的目標。
如果火控處理器判定是所需攻擊的坦克信號時,紅外探測器開始工作,其探測到目標諸元后,將數據輸入火控處理器。火控處理器計算出目標的運動速度、運動方向、距離等參數,確定最佳發射時間,并對執行電路發出點火指令。執行電路根據指令點燃火箭發動機點火具,同時點燃引信電保險點火具,引信電路保險解脫,火箭發動機開始工作。當雷彈飛離發射裝置5m時,解脫慣性保險。一旦雷彈碰擊到坦克側甲,引信起爆并引爆戰斗部聚能裝藥,產生高速金屬射流,擊穿敵坦克側面裝甲。
如果火控處理器判定不是所需攻擊的坦克信號時,則紅外探測器不進行目標諸元的探測工作。此時震動探測器仍處于探測狀態,不斷探測震動信號。
該雷服役期滿后,自失效裝置切斷點火電容器與點火裝置的連接線,火箭發動機和引信保險器的電點火具轉入短路狀態。此時,面板上有明顯的失效標志,以便側甲雷的回收。
抗登陸水雷
抗登陸水雷作為特種地雷的一種,主要裝備陸軍,用于江河、海岸淺水水域防御作戰,阻炸小型登陸船艇、水陸兩用坦克和裝甲輸送車。我國于1970年代末開始研制采用非觸發引信的新型水雷,至今已定型了多種型號,主要包括采用電感引信的85式/GLS220型抗登陸水雷、采用磁梯度引信(該引信利用磁場強度隨距離的變化而控制發火)的85式/GLS111型抗登陸水雷、采用相關極性重合聲引信(該引信利用聲信號獲得目標信息而控制發火)的GLS112型抗登陸水雷、采用智能復合引信(該引信利用微電子技術獲得目標多種信息而控制發火)的GLS410型抗登陸水陸兩用雷。
85式/GLS220型抗登陸水雷
這種水雷由雷體、電感引信、保險器、機械延時器、解脫機構、錨、錨繩及電池等組成,用于布設在近海和江河作戰水域,阻炸200噸以下的敵登陸艇、水陸兩用坦克、裝甲輸送車及封鎖航道。
該水雷具有體積小、質量輕、操作簡便等特點,不僅適于各類船只布設,也適于人工攜帶布設。
該水雷總質量10kg,內裝梯恩梯(TNT)、黑索金(RDX)炸藥各50%,總裝藥質量3.2kg。采用全保險型電感引信,作用距離0~8cm,在流速為一節的海水內使用。采用機械延時器,船艇布設落水后延時40分鐘~2小時進入戰斗狀態。該水雷抗干擾能力強,能抗4m遠處水雷的爆炸、雷電和各種通信電臺信號的干擾。服役期為7晝夜,期滿后能自毀。
85式/GLS111型抗登陸水雷
這是一種設置在近海淺水地帶的水雷,用于破壞、遲滯敵水陸坦克、登陸艇和裝甲輸送車。該水雷為沉底水雷,是根據近海淺水灘頭實戰需要和不同水深情況而設計的,采用磁梯度非觸發引信。整個雷體由大、小兩個圓柱體組成,分別為裝藥倉和儀表倉,最大直徑320mm,全長1110mm,殼體由3mm厚非磁性鋁合金沖壓而成,內裝梯黑鋁炸藥(由梯恩梯、黑索金、鋁粉混合而成),裝藥量40kg,總質量達到95kg,適用最大水深為7m。保險器保險時間1~12小時,可分檔裝定,每檔1小時。當船艇、裝甲車輛等通過水雷上方時,爆炸控制電路接通,使水雷爆炸。戰斗服役期6個月,期滿后自動失效。
GLS112型抗登陸水雷
該水雷于2000年列為裝備。其由雷體、引信、火箭發動機、保險器、雷錨、電池組、尾翼等組成,以人工形式從船上布設于近海淺水地帶,能摧毀中小型登陸艇、150噸以下的運輸船只和水陸兩棲車輛;也可用于封鎖港口、航道等,遲滯敵登陸行動。
該水雷總質量47kg,外徑230mm,高763mm,內裝TNT、黑索金、鋁粉混合炸藥10kg。適于在水深3~12m,溫度-10~+40℃,海底坡度不大于15°時使用。采用相關極性重合聲引信,引信內裝有相關極性重合聲電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所需目標的聲信號與海水等干擾聲信號之間的特性差異,來提高所需聲信號的強度,具有抗噪聲性能好、功耗極低、運行準確可靠等特點,而普通的模擬濾波器或數字濾波器無法全面滿足這些要求。
該水雷的定時保險時間在0~30天內分檔可調,分檔間隔為1天,解脫保險時間為1~9天分檔可調,分檔間隔為1天。自毀時間在15~80天內分檔可調,分檔間隔為15天。水下最大服役期為175天,上浮后服役期為5天。
GLS410型抗登陸水陸兩用雷
該水雷于1996年列為裝備。其由雷體、智能復合引信、保險器、發動機、減速傘、錨定機構等組成。它能擊沉或破壞150噸以下的氣墊船及水陸裝甲車輛,能擊沉或破壞200噸以下登陸艦(艇),使其失去登陸能力。可布設在水深5~15m(變換錨定機構后可達50m)的泥沙或巖礁地段以及沿海陸地。
該水雷呈圓筒形,直徑292mm,高265mm,塑料外殼,內裝TNT、黑索金混合炸藥4kg。采用全保險型智能復合引信,有較好的抗干擾能力,風吹浪打、雷電干擾、彈片飛過時不誤爆。其戰斗服役期可在使用時裝定,分為30天、15天和5天。自毀時間可調,服役期滿后的自毀率不小于95%。水雷的工作溫度為-20~+50℃,可儲存10年。布設方式可采取人工布設、小型船艇布設、直升機或79式火箭布雷彈快速機動布設等。小型船艇布設時的總質量14.25kg,用火箭布雷彈布設時的總質量為14.77kg。
各雷種特點呈現
1980年代以后,我國研制生產了多種新型防步兵地雷、反坦克雷、抗登陸水雷。這些雷種的發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科技含量高,采用多種先進技術,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二是戰術用途多樣,打擊部位廣,并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三是既可人工布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快速機動布設;四是具有定時自毀能力,服役時間長。
此外,我國的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抗登陸水雷依據作戰目標的不同又具有各自的特點。
防步兵地雷因用于殺傷人員肢體軟目標,故具有體積小、質量小、防探測性能高(塑料雷殼)等特點。
反坦克地雷因用于毀傷坦克裝甲硬目標而采用多種新型高聚能炸藥,以增大破甲威力并減小地雷質量和體積。而且這一時期的反坦克地雷多數采用非觸發引信(如磁、震-磁、聲-磁、震-紅外、激光等引信),目標無需直接觸及反坦克地雷的引信,即可由其通過雷場時所形成的磁場、紅外線、噪聲和震動等信號引爆地雷而被摧毀,并且非觸發引信的采用,可使單位面積內的布雷數量大大減少。
抗登陸水雷因用于阻炸登陸艇、水陸兩用坦克和裝甲運送車等水中大型目標,受水流及風浪的影響,其質量和體積設置得較大,因而爆炸威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