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老”的風采
盡管在1847年,即墨西哥戰爭爆發的早期,擊發式武器就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了,但當時參與墨西哥戰爭的大部分美國步兵部隊裝備的仍然是燧發火槍,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當時的美國軍隊高層比較守舊,仍愿意使用他們所熟悉的燧發武器,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擊發式武器的生產滯后,不能及時部署到在前線作戰的部隊。
M1836燧發手槍即是美國軍隊在墨西哥戰爭中使用的一款燧發武器。該槍于1836年被美軍選為制式手槍,也是美軍歷史上采用的最后一支軍用制式燧發手槍。該槍在墨西哥戰爭中主要配發給美國的軍官和騎兵部隊使用。與大多數笨重的早期騎兵手槍相比,該槍顯得非常輕盈,并且外形雅致。
M1836燧發手槍采用0.54英寸口徑,滑膛槍管,槍管長216mm,全槍長356mm,全槍質量1.2kg。全槍外觀給人以相當協調的感覺。握把采用流線形設計,由黑色胡桃木制作,并經過涂油處理,非常亮麗,其上還刻有出廠時檢驗員的姓名。除了底火盤和準星采用黃銅制作之外,全槍的金屬零件,包括槍管箍、扳機護圈等均采用鋼制。為了使槍管箍能夠牢固定位,避免在射擊時向前滑動,槍管箍在槍身左側通過一個鋼條牢牢固定在槍身上。擊發鎖板、擊錘和火鐮都經過表面硬化處理,使用壽命較長。所有金屬零件均經過拋光處理,整體外形看起來相當精致,富有魅力。
該槍最特別的一處設計是推彈桿的固定方式。推彈桿是燧發手槍的重要零件,設置在槍管下方。由于該槍主要配發騎兵部隊使用,為了防止騎兵在馬背上攜帶或使用該槍時發生推彈桿掉落或丟失的狀況,在槍口下方特別設計了一個固定推彈桿的鉸鏈機構,鉸鏈末端有一圓環,將推彈桿插入這個圓環中即可將其牢牢固定。裝彈過程中,將推彈桿自槍管下方抽出(與之相連的鉸鏈隨之向前方擺動),再將推彈桿反向插入槍管將彈推到底即可。
該槍采用的準星為黃銅制固定式片狀準星,照門為缺口式。雖然瞄具式樣比較簡單,但精度并不差,在7.6m處射擊時彈丸散布精度為254mm。
M1836燧發手槍使用的燧石尺寸較小,長約23.6~27.9mm,寬約21.1~23.4mm。其表面非常平滑,呈現均勻的鵝黃色或棕色。該燧石可持續擊發50次以上,但為了保證在戰爭中使用的可靠性,美軍在配發該槍時采用每20發槍彈配備一顆燧石的比例。
M1836燧發手槍發射紙殼彈,彈丸直徑0.525英寸,由黑火藥驅動,黑火藥裝藥量為1.94g。為該槍裝彈時,首先稍向后扳動擊錘,使擊錘呈半待擊狀態,然后咬下紙殼彈的后部,將紙殼彈中的一部分火藥倒入底火盤后關閉火鐮,將剩余的火藥倒入槍管中,并將被紙包裹的彈丸放入槍管中。抽出推彈桿,把推彈桿反向插入槍管中,將彈丸推送到槍管底部,緊壓在火藥上。此時再向后扳動擊錘使擊錘全待擊,即可進行射擊。雖然今天看起來這種裝填彈藥的方式比較復雜,但在當時還算迅速、簡單,該槍每分鐘可以裝填3~4次。
M1836燧發手槍于1836~1844年在馬薩諸塞州的A.H.沃塔斯公司以及康涅狄格州的羅伯特·約翰遜公司生產,在此期間,兩家公司一共生產了41000支,可以根據機匣右側所刻的銘文來判斷生產的公司和年份。
該槍在墨西哥戰爭之前雖然很少使用,但在墨西哥戰爭中卻大量使用,并贏得了使用簡單、可靠性高的好名聲。其在墨西哥戰爭之后仍在戰場上使用,直到南北戰爭時期。
之后,在M1836燧發手槍基礎上改進設計出M1842擊發式手槍——該槍成為美軍裝備的第一款擊發式手槍。
靶場試射老槍
為了檢驗M1836燧發手槍的性能,對該槍進行了試射。試射一款170余歲的老槍,射擊感受不同尋常。
試射中使用的M1836燧發手槍保存完好,是1839年由康涅狄格州的羅伯特·約翰遜公司生產的。使用的槍彈為0.525英寸彈丸及FFFg GOEX黑火藥。該槍彈膛保存完好,擊發機構動作可靠,裝填迅速,擊發速度快,在射擊的20多發彈中,僅出現了一次不發火現象。
保存到現在的M1836燧發手槍還能可靠發射,說明該槍在當時確實是一支比較好用的燧發手槍。
編輯/王曉西
M1836燧發手槍裝彈過程
使擊錘呈半待擊狀態后,咬下紙殼彈的后部;
將部分火藥倒入底火盤;
關閉火鐮;
將剩余的火藥倒入槍管中,然后將被紙包裹
的彈丸放入槍管;
取出推彈桿;
用推彈桿將彈丸推入槍管底部并緊壓在火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