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試驗室和模擬器對于系統的效能評估來說非常有用,但是實際戰斗才是真正的考驗。2008年12月26日~2009年1月18日,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地帶對哈馬斯組織展開的“鑄鉛”行動就已經對以色列國防軍大力發展的“數字化陸軍計劃”(DAP: Digital Army Programme)進行了檢驗。
以色列“數字化陸軍計劃”是一項為期多年的計劃,其中一部分裝備已經投入了使用,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帶的邊境地區,每天都在與士兵隨行。
城市作戰催生“數字化陸軍計劃”
正當美國及德國、英國、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如火如荼地打造自己的未來士兵系統之際,經常處于沖突邊緣的以色列也在醞釀著本國的士兵現代化計劃。2002年,以色列國防軍拿出200億美元,開行推行其“數字化陸軍計劃”,即通過以軟件可編程無線電為主的無線結構體系來實現對指揮控制系統的數字化改造。
這一決定是基于以色列國防軍作戰方式的演變而做出的。自從1973年的猶太人戰爭(1973年10月6日~10月22日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十月戰爭,當時,埃及、敘利亞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發起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戰爭——編者注)以來,所有的沖突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大多在城市地區進行,這種戰斗對武器精度要求很高,以避免對無辜平民的附帶傷害。城市作戰對許多國家的軍隊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根據近幾十年的作戰實踐,以色列國防軍認為,如果作戰部隊擁有一種“系統之系統”(現代信息系統),應對低強度沖突將會變得更加容易。當然,以色列國防軍聲稱,這種現代化的信息系統應能夠同時滿足高強度和低強度沖突的需求。
以色列主要的防務公司Elbit系統公司被選定為“數字化陸軍計劃”的主承包商,并與以色列國防軍簽訂了為期10年、價值大約4.2億美元的合同,其中一半資金來自于美國。最近又有消息稱,該計劃投入的資金將達大約10億美元。
作為主承包商,Elbit系統公司利用已取得的成果進行該計劃的研究。
“數字化陸軍計劃”的原型系統最初于2004年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安裝。該系統基于商用移動通信設施,作為多信道通信系統的一部分。2008年初,部分“數字化陸軍計劃”系統被部署到以色列和黎巴嫩的邊境線上。Elbit系統公司稱,該系統預計將于2011年實現完全作戰能力。
主要功能模塊構成
在“數字化陸軍計劃”設計之初,以色列國防軍的很多作戰經驗就被融入其中。在計劃啟動時,還有數個指揮控制系統研發計劃也在進行之中。Elbit系統公司以此為基礎集成現有成果,數字化陸軍計劃最終將由一系列主要功能模塊構成。
一體式作戰指揮與機動部隊系統
第一個功能模塊是一體式作戰指揮與機動部隊系統,它是主要的作戰級指揮控制系統,主要用于低強度作戰。它是一種自動的、靠傳感器支持的系統,具有態勢感知、部署作戰計劃、實施指揮等能力。
該系統旨在構建于數字化陸軍計劃C4I體系之中,提高部隊的協同、聯通能力,從信息系統和傳感器獲得數據,解析并傳輸給戰場指揮員。
值得注意的是,一體式作戰指揮與機動部隊系統作為以色列數字化陸軍計劃的首要指揮控制系統,其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軟件無線電,它基于美軍的最大傳輸速率(MBTR)技術而設計。除了組成以色列陸軍的主干無線網絡,它還可以將傳統的電臺連接到網絡當中。
一體式作戰指揮與機動部隊系統還將通過一種名為“通用語言”的軟件機制(方式)與其他戰略級的指揮控制系統進行通信。其還將包括一個本地無線局域網,用于連接最低級別的士兵。
戰場管理系統(BMS)
第二個功能模塊是戰場管理系統,該系統配備給戰術級作戰分隊,主要供機動部隊使用,它被安裝在坦克上面,可以使坦克指揮員之間實現快速通信,并實施有效攻擊。該系統功能的實現依靠的是一種數字通信系統,連接在坦克的火控系統上面。
“支配者”系統(DOMINA-TOR)
“支配者”系統是“數字化陸軍計劃”的第三個功能模塊,它是為單個步兵設計的。該系統相互連接,可以為戰場指揮員提供所有作戰人員的精確位置信息。為了實現這一能力,Elbit系統公司重點研究可以在戰斗情況下方便使用的單兵裝置。
火炮增效系統
該系統是“數字化陸軍計劃”的第四個功能模塊,該模塊旨在幫助以色列國防軍的炮兵部隊進行最有效的火力打擊。該系統是將榴彈炮與火箭炮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的火力打擊單元,成倍增加了火炮的打擊效能。
制導武器輔助系統
該系統是“數字化陸軍計劃”的第五個功能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以色列國防軍的制導武器系統。該模塊將實現實時的態勢感知和完全的空地協同能力,將使得以色列空軍的空中打擊更具殺傷力。
總之,“數字化陸軍計劃”整個系統的設計有效利用了以色列國防軍現有各個級別的通信系統,系統構建時采取了很多備份(冗余)措施,以確保不間斷的信息流。系統還特別設計構建了防火墻,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即將全面裝備以色列國防軍
Elbit系統公司和以色列國防軍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