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新娘:“4包”商業化的隱憂
臺灣有為數眾多的“外籍新娘”(這里指的是非持臺灣地區身份證者),主流則是東南亞國家。這種現象在臺灣越來越普遍,好像每個人身邊都有認識的人或親戚是娶“外籍新娘”的。在全球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下,許多東南亞的女性與臺灣人聯姻而成為新一代的移民,可惜社會大眾對于她們在臺灣的處境所知不多,大多以“外籍新娘”統稱。雖然說她們來臺灣后大部分過得幸福美滿,但因為“外籍新娘”這個稱呼一直給人原罪般的有色眼光,社會上每當出現“外籍新娘”的問題時,總是不斷被放大,搞得“外籍新娘”變成一種歧視性的稱呼,似乎代表的是一群沒有生活能力、沒有經濟生產力、占用臺灣資源的東南亞女性。
越南新娘在現在臺灣是“外籍新娘”的主流。有線電視頻道上有專門的“選秀”節目,只見一個個穿著傳統長衫的嬌小女子配合著背景音樂羞澀而出,在攝影機前面走來走去。隨后,電視放出她們在越南接受中文培訓、烹飪培訓(其實就是學做臺灣菜)、家政培訓的鏡頭。然后,在比較鄉下的街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廣告——“20萬包娶越南新娘。四大保證:1.保證處女;2.三月內娶回;3.決不加價;4.一年內跑掉,賠一位。”看了簡直就是觸目驚心。在臺灣人(尤其是“臺北人”)一般觀感上,會娶“外籍新娘”的人士,其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條件上,是較處于弱勢的族群。許多臺灣人會在這個意義上看“外籍新娘”問題,遂也對這些人產生歧視,認為他們將婚姻買賣化、商業化。
但這種觀念現在慢慢有些改變了,越來越多的男人會覺得臺灣的女人難搞,要求多,還不如去娶個越南的,又乖又溫柔又會持家。但是,又有女人開始反駁啦!“那是你們本身就條件不夠,才變成會去娶‘外籍新娘’的失敗者!”這樣的激辯,越來越常出現在最近幾年的網絡論壇上面。
所以,前不久在網絡論壇上有個竹科的工程師宅男,丟出一個問題:像他這種人適合參加什么社團,可以多認識些朋友?沒想到馬上就有人丟出一個答案:越南姻緣一線牽。
外籍新娘移植臺灣,境遇大不同
我媽媽的弟弟,即我的舅舅,娶的就是越南的“外籍新娘”,他們有一對漂亮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過這個舅媽現在學會國語了,會說:“都老娘了,還叫我新娘!”人還不錯。舅舅說,當初他娶越南新娘也是通過中介。當這些中介找到一定數量的客戶后就組成相親團,帶到越南去“相親”。一般來說,一定要跑上兩趟。第一趟五到六天,越南的中介機構則借由當地媒人找尋年輕合適的女子,再把她們介紹給來自臺灣的相親團團員,并由團員自行挑選中意的對象:第一天數百名越南佳麗任君挑選;第二天互相了解認識;若一見鐘情,第三天就可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再到公立醫院健康檢查;第四天,與女方父母見面、提親;第五天、第六天,手牽手游山玩水。而第二趟主要是完成法定手續。一般的中介者,收費從20萬到40萬都有,費用包括訂婚禮品、聘金、男士兩趟來回機票、食宿、婚前男女體檢、越南結婚的傳統六禮(烤豬全只、茶酒禮燭、蛋糕、禮餅、水果、檳榔)、新婚禮服、結婚沙龍照、結婚禮車、喜宴酒席(兩到三桌)、婚禮全程錄像、新娘來臺護照等證件。比較有良心的中介,還會提供新娘簡單的華語教學課程。
而一般鄰里,對“外籍新娘”的態度除了好奇之外,往往有一種“看戲”的心態。從男方到越南相親開始,鄉民便開始談論著,相親成功后,等待女方來臺灣的時間里,親朋鄰里也同樣期待。這么說好了,這些“外籍新娘”嫁到臺灣之后的際遇,主要還是看先生及其家人的態度。不少男子因結婚不易,格外重視與妻子的感情培養,對妻子的離家思鄉之苦十分體念,若再加上家人對媳婦的珍惜,經過一段適應期,多數能成就美滿的婚姻。不幸的是,部分男子及其家庭認為他們是花大把鈔票把媳婦“買”回來的,多少有著必須“撈回成本”的心態及行為,這種把婦女當做商品的心態往往造成婚姻悲劇,所以也常常導致妻子逃跑等社會問題。
偏見產生歧視,外籍新娘地位尷尬
等到外籍配偶終于來到臺灣,街坊鄰居總是借著各種名義來探望,其實是欲一睹新娘的真面目。夫妻的相處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閑談的話題。半年簽證期限到了的時候是考驗這異國婚姻的關口,也是“外籍新娘”回娘家的時候。當然了,老公及夫家都有一定的恐懼,害怕老婆就這么一去不復返。這段時間鄰居也又開始問:“你媳婦什么時候歸來啊?”一句短短的關心話,聽起來卻好像大家都預設妻子會一走了之一樣,于是心里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娶的也是‘外籍新娘’啊!‘外籍新娘’怎么了?”我以前一位娶日本人的社會學老師總是這樣憤憤不平地說。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日本不一樣啊!那是進步的國家,跟東南亞那些地方不一樣嘛!但這剛好顯露了臺灣人無知的優越感與莫名驕傲。雖然現在當局很“政治正確”地稱他們為“新移民”,但臺灣這個社會依然有意無意地對這些“外籍新娘”顯露出歧視。比如說認為這些“外籍新娘”因為語言文化等教育問題,會產出素質低落的“新臺灣之子”。但事實上是語言的不適應和臺灣“國語為尊”的環境,讓她們不敢與孩子溝通,連她們自己國家的兒歌都不敢教給孩子。此外,當局也安排她們不斷地產檢,仿佛她們的身體是可疑的、不健康的,通過“政府”權力,顯示了對東南亞女性的歧視與偏見。
讓臺灣男人瘋狂的烏克蘭新娘
當然不諱言,很多“外籍新娘”愿意嫁來臺灣是為了改善家里的經濟條件。許多人又說啦,那豈不是一段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嗎?因此嗤之以鼻。可是很多人忘了,在過去,臺灣人不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嫁給美國人嗎?不也希望對方可以善待我們的家人嗎?如今,臺灣成了東南亞女性向往的富裕地區,但當她們移入臺灣之后,怎么就遇到那么多的問題呢?
這幾年,臺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外籍新娘”——烏克蘭新娘。這簡直是讓男人趨之若鶩并為之瘋狂,尤其是那些有錢的高科技新貴男。“烏克蘭新娘”大概就是一些烏克蘭、白俄羅斯地區的金發碧眼美女。當然啦,這價碼就更高了。“烏克蘭新娘”,本質也跟東南亞國家新娘一樣,是為了有更好的經濟條件。可是很奇怪的,臺灣人就不會把這些人列入“外籍新娘”之列,好像白種人就是比較高級,比較浪漫,娶了她們生的小孩水準就會變高一樣。
前不久,新聞里說某某夜市里的小吃攤,有個烏克蘭新娘在顧攤,大概是臺灣太熱,她總是穿著“小可愛”跟熱褲在顧攤,那個攤的生意就變得相當火爆。
——摘自《我們臺灣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