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結束后,褒貶評論先不說,凡是從電影院出來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一定要去波爾多旅行!”大家都被電影中葡萄酒圣地波爾多的迷人風光和葡萄酒的魅力所感染。不知道是葡萄酒成就了電影,還是電影成就了葡萄酒和酒莊旅行,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眼睛和嘴巴都得到了一次最美的享受。
《007系列》(007 Series)
007系列是一部長盛不衰的電影劇集。能像詹姆斯·邦德一樣,與香車美人醇酒相伴,游歷世界各地去冒險,恐怕是每個男人的夢想。眾所周知,在每一部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不是握著一把手槍,便是端著一個酒杯。槍是他的工作,酒杯是他的生活。據統計,在過去20部007影片中,邦德大約喝過32次香檳、20次伏特加馬丁尼、9次伏特加、9次紅葡萄酒、8次威士忌、3次白蘭地……平均每部電影喝酒4.8次,差不多每隔25分鐘他就要來一杯。正如他在《太空城》對“邦女郎”霍莉說:“你能找出一個我們不喝酒的理由嗎?”
007除了大口地喝自創的雞尾酒之外,他還是香檳的愛好者。早期的007喜愛的是屬于酩悅香檳(Moet Chandon)的頂級品牌Cuvee Dom Perignon(也有人叫他香檳王),后來007則成為Bollinger香檳(博林格,也有叫做法蘭西首席香檳)的忠實擁護者和代言人。香檳總是和浪漫溫情或者節慶歡樂聯系在一起,在浪漫電影里也常見,但是在007這種動作片中出現,可能有幾個原因:Bollinger香檳是一款非常男性化的香檳,既代表了007有勇有謀的男性味道,又能靠香檳博得女性好感,兼有些催情的作用;另外,Bollinger香檳也是英國皇室御用香檳,007喜歡這款香檳也隱含著他是皇家大特務的特殊身份,不然怎么能夠調動所有國家機器為他泡妞服務呢?
《芭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
《芭貝特的盛宴》,是一部轟動世界影壇的飲食電影,它帶起了西方近十幾年的飲食電影風潮。時至今日,一些西方的頂尖餐廳還會有人仿效這些菜式與配酒,帶領饕客重溫芭貝特的盛宴。如同片中將軍的一句話:“美食和美酒足以使平凡的一餐變成一場戀愛?!?br/> 葡萄酒作為西方餐桌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部電影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電影中,流落于丹麥漁村的巴黎著名餐廳Café Anglai主廚芭貝特被當地清教徒教區神甫的兩個善良的女兒收留,為報答十幾年收留之恩,芭貝特用買彩票獲得的一萬法郎為當地的清教徒做了一頓豐盛的法國大餐,不論是菜色還是配酒都堪稱經典。從Amontillado雪莉酒配海龜湯,1860年Veuve Cliquote香檳配Blinis Demidoff(配有魚籽醬和酸奶油的燕麥烤餅),到主菜的Cailles en Sarcophage(用黑松露與鵝肝醬做餡兒的烤鵪鶉)配1845年份的Clos de Vougeot勃艮第頂級紅葡萄酒,餐后的水果,甜點及餐后的上好Cognac干邑白蘭地Vieluxe Marc Fine Champagne,這些都為人稱道。
《杯酒人生》(Sideways)
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與葡萄酒有關的電影,是一部講述兩個男人葡萄酒之旅的輕喜劇。影片以酒喻人生,無論是中學教師邁爾斯對長期努力的小說無法付印的沮喪和離婚的失落,還是杰克在結婚前的恣意,都以喜劇沖突的方式表現,令人忍俊不已。電影不僅通過主人公邁爾斯傳播了極為豐富的葡萄酒知識,也傳達了欣賞葡萄酒的哲學——葡萄酒是生活中的快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而不必人人成為精通葡萄酒的酒迷。最好的酒、最貴的酒是為最親愛的人和最重要的時刻開啟的,可以在家中欣賞,可以在高檔餐館中品嘗,也可以在風景優美之地野餐時細細品味。
《美酒家族》(Mondovino)
從巴西的叢林地帶到布魯克林的大街小巷,從比利牛斯山地區的山民到佛羅倫薩的皇宮貴族,魔術般從葡萄轉化成的葡萄酒,將窮人與富人,本地人與外來者的夢想聯系起來,《美酒家族》講述的是從加利福尼亞強大的納帕家族到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蒙蒂家族三代接連不斷的內爭外斗的沖突,為的就是保衛祖上留下的幾公頃土地,這部電影在三個大陸、三個不同的國家拍攝而成,作為一部葡萄酒文化的紀錄片,注定其不可能像其他葡萄酒題材的電影那樣帶給人們輕松和愉悅,相反,而是影片導演以酒文化管窺全球化所表現出了充滿憂患的思索貫穿影片始終。
《沉默的羔羊續集——漢尼貝爾》(Hannibal)
這部電影并非一部飲食電影,但是,通過對飲食的挑剔,也從側面反映了主人公——食人魔王漢尼貝爾博士的性格。他殘忍無情,但是知識淵博,品位高尚,殺人不眨眼表面上是對生命的無視,但從他對美食的態度,也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熱愛。他殺人不是沒有理由,只是在常人眼中,他的理由顯然還沒到致人于死地的地步。依照他對于宗教和自己人生觀的理解,他殺的人或是犯了宗教界條中的死罪——如被他殺死的那個意大利警長,或是他認為那個人的生命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被他毀容的富家子弟。他對于酒的挑剔程度無所不用其極,為小提琴手選了價值700美金一瓶的Montrachet頂級白葡萄酒;在街頭露天咖啡廳小憩時,喝的是Castello Banfi酒廠的Chianti Classico Riserva紅葡萄酒,生煎Paul的腦前葉的時候,旁邊放的是阿爾薩斯著名酒廠Trimbach稀有的Clos St. Hune,就算是在飛機上,也自己帶上自己的美餐和一瓶1995年份波爾多St. Estephe地區中級酒莊Chateau Phelan Segur的紅葡萄酒,其質量堪與列級酒莊媲美。
《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
說起這部影片,不得不先介紹該片的導演法國人侯麥。相信世界上沒有多少個導演會像他那樣二十年如一日拍攝同一個主題的電影,而能始終保持極高的水準。在他的影片里,一連串極其自然的生活情景成為主要的情節,而主角永遠都有一個感情脆弱而從不迷失自我的女性。
作為侯麥76歲之時誕生的巨著,《秋天的故事》被譽為其“春”、“夏”、“秋”、“冬”四部曲里面最感人的一部。女主人公馬格麗獨立經營著一片小葡萄園,為保持酒的質量,她始終不肯使用除草劑,以致于葡萄園雜亂不堪,招致鄰里的批評,而為了證明羅納河的酒具有與勃艮第的酒同樣的久藏能力,她寧愿減產一半。
《失樂園》
渡邊淳一原作的小說《失樂園》曾經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潮,他小說中對于道德觀念的反叛與反思值得很多人去討論與考慮,后來這部小說被搬上了大銀幕。電影中只在末尾出現一款酒,這就是波爾多Margaux地區的頂級酒莊Chateau Margaux的1984年份紅葡萄酒。我沒有認真考證過為什么作者會選擇這款酒,并把它安排到兩人要殉情自殺的時候出現,是事出有因,還是僅僅是偶然的選擇?1984年份并非是一個好年份,但是這一年的Chateau Margaux易飲,富于果香,也有絢爛的一刻,只是不同于那些好年份,能夠持續一個世紀以上?;蛟S作者是想通過這瓶酒告訴大家,兩個人的感情關系,盡管短暫但依然絢爛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