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我國將多策并舉擴大內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近日說,我國將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在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
他強調,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既是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方針和基本的立足點。我國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建設都孕育著巨大的需求潛力。
——中國經濟信息網
財政部:
三方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個稅制度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在北京說,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我國將從完善財政體制、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稅制改革三方面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談到備受關注的稅制改革,他指出,今年我國將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進增值稅改革試點,相應調減營業稅,從制度上逐步解決貨物與勞務稅收政策不統一的問題。完善消費稅制度,將部分容易產生環境污染、大量消耗資源的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消費稅的征收范圍。
——新華網
商務部:
我國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轉型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近日說,面對新的國內外形勢,“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的戰略,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
陳德銘說,開放有助于運用全球的要素,拓展發展的空間和機遇,有助于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激發技術的進步和體制的創新,有助于兼收并蓄世界各國的成果,增強本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經過30多年對外開放的洗禮,中國人的開放意識更加強烈,產業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擴大開放的社會條件更加成熟。
——中國經濟信息網
統計局:
中國發展中國家定位未變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指出,我國經濟總量在短短30多年內躍居世界前列,國民生產總值(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這并未改變我國發展中國家的定位。
馬建堂認為,我國要實現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任重道遠。一方面,國際經濟發展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支持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弱化。他認為,尋找新的發展動力關鍵在于推動技術創新和改革,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隨著改革由外圍走向核心,由治標走向治本,遇到的阻力將越來越大,需做好打硬仗、打攻堅戰的準備。
——中國證券報
央行:允許更多境內機構
赴境外發行債券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指出,“十二五”期間,根據市場主體意愿,將允許更多境內機構赴境外發行債券,并將推動符合市場需求的、適合機構投資者交易的債務融資工具創新和交易工具創新。
謝多指出,“十二五”期間將從債券市場發展的規律出發,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與路徑,促進債券市場整體協調可持續發展,引導金融市場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更好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符合市場需求的、適合機構投資者交易的債務融資工具創新和交易工具創新,政府部門著重從信息披露、信用評級、會計、稅收等方面進行制度和體制創新,為創新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證券日報
夏斌:
不排除一次性大幅調整匯率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日前指出,在匯率小幅波動和逐步擴大浮動區間的過程中,視經濟發展動態,不排除在必要時,選擇較大幅度的、一次性的匯率調整,使匯率基本反映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
夏斌稱,從長期趨勢看,在小幅波動中始終保持人民幣有略微升值的壓力,有助于快速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進程。而且,這也有利于降低企業在區域貿易內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和支付手段的匯率風險,有利于人民幣逐步成為東亞內貨幣的“錨”和東亞區的主導貨幣,使人民幣能逐漸實現在世界上具有價值儲藏的功能。
——中國證券報
吳敬璉:
過度儲蓄與消費不足阻礙中國經濟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近日指出,我國長時期存在的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這種不平衡的情況繼續存在。保持GDP的持續平穩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就是最終需求不足。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物價水平特別是食品價格的水平呈現出迅速攀升的態勢。這讓占中國人口70%的中低收入人群感受強烈,也進一步推高他們的儲蓄意愿。吳敬璉并不認同輸入性通脹是主要原因的說法,他堅持認為貨幣的超量發行才是關鍵。
——中國廣播網
巴曙松:
2011中國經濟將回歸常態化趨勢增長
近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2011年中國經濟將回歸常態化趨勢增長。
巴曙松介紹說,2010年,中國的經濟周期呈現出典型的“周期短期化、波動高頻化”特征。2011年,中國經濟依然可能保持類似特征,“積極穩健、靈活謹慎”的政策本身蘊含著調整的余地。但從總體上看,2011年中國經濟將回歸常態化趨勢增長。
——中國新聞網
樊綱:
今年中國CPI有望穩定在4%以下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近日說,一年多來,央行采取的這些政策措施回收了大量的貨幣,使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因此,他預測今年物價總水平增幅會穩定在4%以下。
樊綱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學術峰會上表示,通過貨幣回收、對沖等政策回收流動性,現在中國30%的貨幣被央行“鎖定”。他認為,中國應該通過提高貨幣利用效率、加快貨幣運轉,彌補貨幣增長速度放慢的影響,從而使經濟逐步恢復到相對平衡的軌道。
——新華網
葛延風 :強化再分配成效更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近日指出,通過完善市場機制來緩解初次分配領域的矛盾,是基礎,但面臨很多挑戰。對中國目前來講,完善收入再分配可能更有價值。
他強調,相比之下,強化收入再分配可以更快地取得成效,理由如下:一是收入再分配需要強有力的政府動員能力,這方面中國有獨特優勢;二是在政策方面,有相對更加成熟的國際經驗可借鑒;三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國家財政能力大幅度增長,為完善收入再分配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