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正在家里做家務(wù),突然傳來敲門聲,開門一看是經(jīng)常在小區(qū)里收廢品的老人。老人說:“你家的飲料瓶子、廢紙該賣了吧?”我到陽臺一看,里面果然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飲料瓶,四歲的女兒天天都喝三四瓶酸奶,幾天下來瓶子就積攢不少。我說:“你來得正是時候,真該清理清理了。”老人來到陽臺,邊清理邊往袋子里裝瓶子,一會兒工夫,陽臺就被清理干凈了。
系好袋子,付完零錢,老人從衣兜里掏出筆和本子,在本子上記著什么。每次老人收完廢品,都會這樣做,讓我很是好奇。我忍不住說:“大爺,我看看你都記了啥?”
我從老人手中拿過已經(jīng)翻得卷了頁的本子,看見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棟樓每個單元每個樓層的地址,地址后面標(biāo)記著時間,有的標(biāo)著圓圈,有的畫著問號,看得我云里霧里。老人看出我的疑惑,解釋說:“現(xiàn)在收廢品的多了,也不好干,所以我就主動上門,把那些家里廢品多的戶主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估計誰家廢品積攢差不多了,就上門回收。”我指著本子上的問號和圓圈問:“那這些符號代表著什么?”“有時家里沒人,我就畫個問號,第二天再來;有人的就畫圓圈,避免總敲人家門,影響人家休息。”
難怪,小區(qū)里經(jīng)常有來收廢品的人,但每次見到懷揣本子的老人,他的車總是裝得最滿,每次都滿載而歸。我敬佩地說:“大爺,你真是個有心人。”老人有些靦腆:“家里就靠我一個人,還要供個大學(xué)生。干一行就悟一行,想比別人多賺錢,就要多琢磨、多付出。”
老人的話讓我深受感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行業(yè)都如金字塔,站在塔尖上的卓越者,往往比同行付出了更多的智慧與辛勞。他們在每個細節(jié)中尋找勝出的突破口,凝聚起超越的力量。
(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版》2011年第8期圖:大衛(wèi)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