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本·拉丹死訊不到一周內,中國與近鄰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新疆喀什舉行代號為“天山-2號”的聯合反恐演習,以空前高調的姿態應對現實威脅,同時采取不少配套措施,尋求破解“后拉丹時代”的反恐難題。
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在向外界解釋“天山-2號”演習時指出,當前“東突”恐怖分子有回流的跡象,很有可能從中亞方向向中國境內潛入。
基地組織與“東突”關系匪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拉丹創立的“基地”掌控著阿富汗數十處訓練營。作為對中國威脅最大的恐怖主義陣營,“東突”分裂主義旗下也有著“東伊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世維會”(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等50多個組織。
盡管“基地”與“東突”組織名義上互不隸屬,但這兩個派系之間的密切關系卻早已被中國反恐力量識破。尤其是2008年發生的新疆喀什襲擊事件,更直接暴露了“東突”旗下極端組織“東伊運”與基地的關聯。
當年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四天前,一股武裝分子駕卡車襲擊正在出操的喀什公安邊防支隊官兵,當場造成16人死亡,震驚中外。時隔兩年,中國公安部宣布破獲這起恐怖事件,抓捕了十余名恐怖組織成員,為首者阿不都熱西提·阿不來提(男,新疆莎車縣人)正是“東伊運”潛入中國的骨干之一,下達喀什襲擊指令的則是“東伊運”頭目買買提明·買買提。
買買提明·買買提的另一化名是阿杜勒·哈克。早在2005年,哈克就已成為基地組織高層執行委員會成員。2009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確認他與拉丹進行勾結,并正式把他列入制裁對象,美國財政部隨后亦將這位中國籍恐怖分子確定為金融制裁對象。
順藤摸瓜,不難看出喀什事件中的拉丹背影。也難怪襲擊事件發生后,基地很快便放出了呼應言論。而這一線索并非孤例,在過去數十年中,基地組織為“東突”恐怖勢力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經費和物資援助,以換取“東突”暴力組織的支持與配合。
更為關鍵的是,基地組織還一直幫助“東伊運”訓練成員,專家估計人數曾超過300人。早年在塔利班軍隊中,還曾出現過由“東伊運”分子組成的“中國營”,絕大多數成員來自新疆。
最近,中國國家反恐辦人士指出,境內外“三股恐怖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本刊注),特別是以“東伊運”為代表的“東突”恐怖勢力仍在不斷策劃暴力恐怖活動。這一情況說明,盡管基地組織和“東伊運”分別受到美、中等國強力壓制,但“東伊運”的人員和資金鏈條尚未被徹底阻斷。
拉丹之死或加速“東突”回流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認為,“東突”回流跡象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和巴基斯坦軍隊對“基地”武裝進行大規模打擊,大量恐怖分子開始撤退到阿富汗北部,并伺機進入中亞國家。
拉丹被擊斃后,基地組織的大量機密信息也隨之外泄,其中就可能包括攻擊計劃、恐怖策略、訓練營地址等。對于棲身阿富汗的“東突”分子來說,當前最緊迫的事情便是自保——而潛回中國既可以躲避風頭,也可尋找機會“有所作為”。
阿富汗巴米揚警察廳廳長納茲里通過媒體警示說:“請把我這番話轉達給中國政府機構,十年之內,一些從阿富汗回去的‘東突”分子會讓你們感到頭痛,如果不及時把他們按住,后果會很嚴重。”
一般認為,“東突”回流滲透的主要通道位于著名的瓦罕走廊,即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與中國新疆之間的一條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走廊在中國境內位于新疆喀什,此次“天山-2號”聯合反恐演習選擇在當地舉行,其震懾意圖不言自明。
中國“軟硬兼施”應對威脅
此次“天山-2號”反恐演習采取實兵、實裝、實地演練,被稱為中國“反恐尖刀”的武警雪豹突擊隊再次亮相,展示了對被劫持旅游大巴車實行立體封控、現場偵察、武力突擊、搶險救援、搜爆排爆等行動能力。新疆反恐專業力量則演練了對恐怖分子營地實施立體攻擊、定點清剿的實戰科目。
此次演習在時間上與拉丹之死非常接近,其中應不乏巧合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演習首次操作了中、吉、塔三國交流情報行動方案,顯示出對反恐情報工作的高度重視,可能是吸取了美軍擊斃拉丹行動的成功經驗。
在強化反恐“硬功夫”方面,武警新疆總隊進行的短時間內形成新兵戰斗力、高科技反恐、密集實戰訓練等動作不時見諸軍方媒體。
同時,中國政府還采取行政和經濟措施,通過建設保障房、促進就業、擴大福利等著力改善新疆等西部民眾生活,以消除恐怖勢力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在“三股勢力”偷渡猖獗的瓦罕走廊邊境,當地政府還向部分居民發放“護邊員補貼”,鼓勵牧民舉報可疑人員。
除了實行“軟硬兼施”的反恐策略外,中國還不斷加強與反恐盟友的關系。在拉丹剛被擊斃的敏感時期,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在中國駐巴大使館舉行的慶祝中巴建交60周年招待會上說,中國一直是巴基斯坦值得信賴的朋友和伙伴;中國駐巴大使劉健則在此前一天表態說:“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如何變化,中巴友好都不會動搖?!?br/> 同時,中國并不忘提醒美國方面繼續努力應對恐怖主義挑戰,開展務實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國際反恐合作雖取得積極進展,但國際反恐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br/> ?。ㄕ浴吨袊侣勚芸?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