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45歲以后方才創業成功,生意做得蒸蒸日上,每天都在酒店、談判桌、會議室里打轉,從早上七點出門到凌晨一兩點才睡。照理說,事業干到這個份上,他也該讓自己緊繃的弦松弛下來,家人和朋友也勸他多次,讓他出去旅游、卸卸擔子。可他總是走不開,“你讓我怎么放心得下這么一大攤子事?”他說的也有道理,幾千個人靠著他吃飯呢。
可是,在一次體檢中,醫生神色凝重地在他的報告單上寫下“疑似”和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張報告單,像一根突如其來的巨針戳痛了他的心,家人強制性地把他送進了醫院,這樣什么事都放下了。住院整整30天,他關掉了手機,也謝絕任何人來探望。只有家人,陪著他天天去醫院的后山上散步、聊天、聽鳥鳴、看夕陽西下,他感到生活如此美好,就突然醒悟過來,對所剩無多的每一天,都應該珍惜。
又過了半個月,等到復檢報告出來,那個疑似的部位只是良性,簡單處理即無大礙,他也如釋重負。而他不在公司的那些日子,公司如往常一樣運轉得很好。
有一次看到電視上的訪談節目,正好是一位我原來非常喜歡的明星。幾年前他在自己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卻淡出了娛樂圈,外界紛紛猜測原因。現在才知道,當時他只是覺得太累,想換個生活方式過一段日子。主持人問他,當時那么果斷地離開,心里舍得嗎?他緩慢地說,如果說當時一點兒不糾結,那是假話,只是這些都是虛名與虛利。“我對自己說,其實你沒那么多觀眾,別那么累。”
的確,誰的人生不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活成了“明星”,都在為“觀眾”而活。就像在一場拉力賽上,你拼盡全力地跑,就算真的跑不動了,也只能咬牙堅持,因為那么多雙眼睛在望著你。其實,所有的“觀眾”都只是你心里的樊籠。真的,你沒那么多觀眾,別那么累。
(龔寶良薦自《家庭科技》2011年第3期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