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應善待落選官員
□ 趙 超
當前,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工作正在進行中。由于實行差額選舉,必然有一些提名候選人落選。有人落選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有的地方,有的人對落選官員存在種種猜測和議論,甚至把他們與“不稱職”等同;而有的落選官員自己也感到臉上無光,壓力很大。
社會各界更應善待落選官員。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在換屆選舉結束后,應認真分析官員落選的主客觀原因,并及時疏導其思想,減輕其壓力;社會各界也不能歧視、排斥落選官員,更不能無中生有、編造傳播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使落選官員的人格受到侮辱,精神受到傷害。
當然,面對落選,關鍵還要看落選者自身的修養氣度,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落選似乎是“挫折”,但更是一種現實的考驗。
(摘自2011年4月27日《重慶商報》)
敢于開“門”講問題
□ 于澤良
時下,一些黨員干部在總結工作、開展批評時,經常會說:“關起門來講,我們的問題還很多……”言外之意,打開“門”來講,就沒有問題或者問題很少了。這種關“門”講問題的做法,對黨的事業和個人進步都十分有害。
從表象上看,關“門”講問題,是為了單位的集體榮譽,盡量把客觀存在的問題在內部消化掉。但從深層次分析,它反映了一些黨員干部的政績觀不端正、工作指導思想有偏差。
關上了“門”,首先會影響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因為生怕上級知曉、群眾不滿,關“門”處理往往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就容易拖延搪塞,甚至治標不治本。其次會妨礙領導機關工作指導的針對性。由于把問題關在“門”里,上級無法掌握實情,直接妨礙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