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壓力,人們往往談虎色變,唯恐避之不及。這是由于人們只看到了壓力的負面作用。
實際上,壓力可以分享,適當的壓力不但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能促進智慧的發散,對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善于調節團體的壓力,既是領導者高超領導藝術的具體體現,也是調動下屬工作積極性、提升領導效能、發揮領導者個人魅力的“調壓寶典”。
壓力光譜:你的下屬在哪種狀態?
被稱為壓力研究大師的心理學家漢斯·塞萊博士提出了“正壓力”的概念:一種積極愉快的體驗,可以加深人的意識,增強人的心理警覺,從而推動工作效率與創造力。
他提出了一個從1到100的壓力光譜,作為人的不同壓力水平,100代表壓力水平最高,當一個人壓力處于80以上時,整個人就會很有壓力,智力和體力均無法正常運轉;當處于30或者以下時,就會很平衡、放松,很少會出現興奮狀態;而當處于40~70時,工作效率會最高。
基于此,領導者要盡量使下屬工作壓力水平處于40~70。當下屬工作壓力處于30以下時,基本沒有壓力感,就很容易出現“人無壓力輕飄飄”的狀態,還容易導致下屬產生領導對自己不夠重視的錯覺,主動性難以發揮。而壓力水平處于80以上時,下屬的壓力感會很大且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狀態,需要調動全身心的智力、體力去應對,短時間的應急還可以,一旦時間較長,人就會精力透支而疲憊不堪,導致工作難以繼續,還會影響身心健康。
有一種“施壓”叫關愛
領導者要做到科學施“壓”,僅僅在技術層面上做到程度適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做到對下屬真誠關愛,這樣會贏得下屬的高度信任,使下屬相信領導對工作的安排是對工作全局的考慮,從而能夠站在領導者的角度考慮領導的難處,與領導共同分擔壓力,激發對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這樣,真誠關愛反而成了一種既聰明又強有力的“施壓”方式。領導者要把個人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不斷提升領導親和力,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公正、充滿生命力的上下級關系,使下屬切實感到組織溫暖。同時,領導者在向下屬布置一些有一定壓力的工作任務時,要杜絕命令式的“我說你做”的做法。當下屬畏難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行之以范,講清工作重要性,及時肯定其工作成績,可采取及時表揚、增加工資待遇等方法,避免下屬產生抵觸和逆反心理。
多種途徑釋壓
領導者在對下屬施加正向壓力的同時,還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時釋放下屬的負面壓力,這也是調節壓力的必要環節。
鎮定的環境往往能促進智慧的發散,有時這種環境就靠領導者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小細節處理,便可使整個團體氣定神閑。
當下屬感到心情舒暢、自然放松,那么公道正派、團結向上的人文環境便可以被營造出來。要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網上博客、論壇和聊天,疏通上下級溝通的渠道,保證下屬能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總之,領導者要采取以上多種措施,使下屬的工作負壓得到及時釋放與疏通,從而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加有創意的姿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始終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
鏈接:領導干部壓力解碼
避免過高的政治發展期望
每個人的稟賦不一樣,每個干部的成長歷程、個人際遇、所處崗位、擁有資源及面臨的問題,更不可能是一樣的。因此,工作的業績、人們的評價也不會一樣。至于官場上的升降留轉,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很多時候不是領導干部自己所能左右的。所以,對政治上的發展要有平常心,不能盲目比較。要相信組織,相信人心自有公道在。避免過高的政治發展期望,一旦沒有實現,而產生消極情緒、消極行為。
——朱諧漢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變“個人獨唱”為“團隊合唱”
領導干部緩解壓力,關鍵要在創新方法、創新機制上下功夫,變“事后救火”為“事前防火”;變“個人獨唱”為“團隊合唱”;變“什么都抓”為“重點重抓”。
領導干部緩解壓力,還需要各方面共同關心。從組織上來說,既要嚴格約束、加強管理,也要以人為本,健全完善談心談話、定期休假等關愛機制。從上級領導來說,不僅要高標準、嚴要求,也要多關心、多愛護。
此外,還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努力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環境,從用人導向上為干部創造減輕壓力、保持良好心態的條件。
——章大李 江蘇省鹽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好的制度讓干部從壓力中得到解脫
完善的工作制度可以減少社會管理中的人治色彩、神秘色彩和防止主要領導的權力失控,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公開透明,而靠人辦事靠關系辦事和歪門邪道的東西自然就沒有市場了。
好的制度也可以讓干部從壓力中得到解脫和保護。如安徽省前幾年出臺的地方規定,公務接待中,午餐一律不許喝酒,幾年實行下來,干部多說好,群眾更滿意。同時要從制度上給予干部以適當的政治、經濟待遇,使干部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積極性和生活保障感。如《公務員法》規定,干部晉升實行職務職級分開,避免了“千軍萬馬擠官橋”現象,使干部在廣泛競爭的大環境中又能各得其所,精神壓力自然減輕了不少。
——吳澤群 中共中央黨校辦公廳副研究員
官員心理危機干預需常態化
健康的心理來自于包容、開放的心態,這種心態與社會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官員作為執掌公共權力的特殊主體,應該還權力以公共性、開放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樣執掌權力主體的心理也變得更加“陽光”一些;讓權力運行具有更多的合作性,少一些不當的競爭性,減少暗箱操作和不透明,這樣也容易與社會和他人形成比較平和的關系,有利于官員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政治的清明。
根據不同官員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堅持不定期舉辦健康心理的專題培訓班,運用正面典型事跡進行引導,利用反面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指導和幫助官員培養健康從政的心理意識。
——胡仙芝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追求內心的安全感
領導干部如何化解以誘惑壓力為主的心理壓力?除了學會駕馭壓力,善于采取心理暗示和情緒控制的方法調節情緒外,更應該追求內心的“安全感”。所謂安全感,是指健康的人格傾向。就是要勇于不斷地改變自我,不斷地加強自身內在素質的修養,廉潔自律,為官一時,造福一方,在群眾的擁戴中體驗真正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自然會始終為你帶來良好心態。
——馬衛紅 財政部機關黨委巡視員
(何軍林薦自《廉政瞭望》、《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