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祜
(勃利縣審計局,黑龍江 勃利 154500)
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在各個領域內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以期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建筑界也不例外,出現了一批反映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綠色建筑。然而,盡管人們已經認識到綠色建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意義,但總認為綠色建筑會增加一定的造價,因而對綠色建筑的發展持觀望態度,從而阻礙了綠色建筑的普及與推廣。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綠色建筑增加的造價能否得到經濟回報和能否不增加綠色建筑造價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綠色建筑的經濟回報研究首先涉及如何選取時間段的問題。如果選取的時間段很短,就會發現綠色建筑增加的造價難以回報。如果選取較長的時間段進行研究,則會發現綠色建筑增加的造價很容易得到回報。而且選取的時間越長,這種經濟回報也越多。例如:有的國外學者以30年的周期來觀察建筑,發現用于建筑物建造和設計的初始投資只占總費用的2%,運行和維修費用占6%,而在建筑物內工作的人的工資卻占了92%。這一數字告訴我們:建筑物本身的初始投資占的比例就很少,更不用說為了使建筑綠色化而增加的那部分投資了。因此,如果能在建筑的初始階段適當增加一些投資,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建筑,那么對于節省能源、節約資源、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將具有重要的意義。歐洲的節能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即用于住宅節能的投資一般在幾年內就能通過減少能耗而得到經濟回報。美國的節水經驗也證明用于節水措施的投資一般可以在1~3年內獲得回報。
如何選取研究范圍也是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是否僅僅把研究范圍集中在綠色建筑帶來的節能、節水、節電的經濟效益上?是否應該涉及因采用綠色建材而減少的住戶的醫療費用?是否應該涉及因改善室內環境質量而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因良好的內部空氣質量而減少的法律訴訟費用等。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都應該計算在綠色建筑的經濟回報內。
國外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通過建筑的綠色化處理能獲得有效的通風、天然采光、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和聲學環境,則往往可以提高6%~16%的勞動生產率,這一數字的經濟意義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美國內華達州的雷諾市郵局化了30萬美元進行建筑改造,在改造中采用了節能燈具、擴大了間接照明、改善了聲學效果,改造后全年節約能耗2.24萬美元,減少維護費3.0萬美元,總計5.24萬美元,預計6年后可收回投資,而且還提高了整個勞動生產率6個百分點,其經濟價值每年約40萬美元。因此從這一點上看,1年就可收回全部的改造投資。
盡管關于綠色建筑的經濟回報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很多不同的研究前提,但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仍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結論:
綠色建筑可能會比普通建筑增加一定的造價,但增加的數目隨著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很難有確切的數字。按英國學者的研究結果,綠色建筑增加的造價約在5%~15%。
如果從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健康效益、工作效率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則綠色建筑的投資增加額是完全值得的,也是可以很快回收的。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綠色建筑增加的投資額也是不難回收的。如果選取的時間段很短,或僅從一次性投資的角度出發考慮,那么綠色建筑的投資回報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了。
能否不增加投資而實現綠色建筑的問題早就有人提出,例如有人設想僅在關鍵部位采用一些綠色技術,有人設想采用較為低價的綠色技術,有人設想降低建筑物中不必要的裝飾費用和昂貴的高檔材料費用而平衡采用綠色技術的費用等。總之,希望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而盡量不增加額外的投資,從而加速綠色建筑的推廣。國外已經有一些設計師進行了嘗試并獲得一定的成功,因此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至于能否減少綠色技術的成本,這雖然已經超越了設計師本身職責的范疇,但其實也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就以綠色建材而言,盡管在一般情況下價格較高,但仍然存在著降低價格的可能因素,如:通過循環使用和重復使用廢棄資源、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采用本地材料、因無污染而減少排污費等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通過直接銷售、逐漸擴大生產規模等方法進一步降低成本。因此,生產廠商也應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以便共同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綠色建筑的成本回報研究還涉及綠色建筑的評估標準和分級問題,這兩個問題對于研究綠色建筑的成本回報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人們對于綠色建筑都有樸素直觀的認識,但究竟怎樣的建筑才能稱得上是綠色建筑卻是個還在不斷深入探討的問題。這就涉及到綠色建筑的評估標準。
關于綠色建筑的評估標準,發達國家已經開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美國的LEED標準、荷蘭的Eco-Quantum標準、加拿大的BREEAM標準等。這些都是發達國家根據各自的國情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基本上還沒有以法規的形式出現。
至于我國,雖然已經在"生態居住小區"(綠色居住小區)的評估標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制訂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完整的綠色建筑評估標準,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還無法對現有的建筑進行科學的評估,也無法鑒別
哪些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綠色建筑。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分等級的,例如,旅館就分成五星、四星、三星、二星等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旅館的投資標準不同,客房租金也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綠色建筑是否也能分級呢?
這其實是個很有意義的構想,如果能實現對綠色建筑的分級,則一方面有利于在經濟上收回綠色建筑的成本,因為不同等級的綠色建筑可以有不同的售價、不同的租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激勵設計師設計出層次更高的綠色建筑;同時也有利于結合不同開發商的具體情況及各地的經濟實力,分別采用不同等級標準的綠色建筑,從而使綠色建筑更有普及的意義。
國外已經開始嘗試進行綠色建筑的分級,雖然我國目前尚未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但綠色建筑的分級問題對于綠色建筑的經濟回報研究確實具有潛在的積極意義,應該引起重視。
總之,盡管綠色建筑具有環境、生態、社會、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但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仍須首先使人們認識到綠色建筑經濟回報的可能性,唯如此,才能大規模大范圍地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否則將是比較困難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會逐漸采取統一的研究前提,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亦會向縱深方向發展,研究成果亦將更具說服力。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綠色建筑是有經濟回報的,因而是值得推廣的。當然作為設計人員,則應當努力通過巧妙的構思而減少甚至不增加任何額外的費用。應該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綠色建筑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普及,人類一定能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趙升瓊.必須倡導綠色建筑[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6,88:63-65
[2]趙輝,袁鑌.經濟視角下綠色建筑節能問題的解讀與思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2005.11:517-520.
[3]張兵生.綠色經濟學探索[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