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強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222)
水利工程是公共設施,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抗旱、排澇等綜合效益。我國是個旱澇災害頻發的國家,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對于我國具有特別的意義。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國各地政府組織群眾,興修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保證了我國每年農業生產得以順利進行。今年,中央出臺了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的決定》,將水利工作提到了戰略高度,這必將在十二五期間促進水利建設的大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作為一個水利工作者,在機遇到來之際,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現有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存在的問題,理順關系,提出解決之道,也能為我國未來水利建設的發展出一份力。本文就這此問題進行探討。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修筑水利工程,在上世紀五十--七十年代,更是興起了水利工程建設的高潮。各地建設的小水庫、小水壩達到上萬座的數字水平。這水庫和水壩的建設,都是當地群眾義務修筑的,并沒有現在意義上的產權概念,當然為群眾服務時也只好義務進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些當年建設的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現病、險現象,但水利工程的維修資金卻成了問題,有些水利工程也就是為一村或幾個才服務,政府也不愿出資維護,形成了水利工程的管理真空,導致水庫垮壩的現象經常見諸報端。水利工程的運行問題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上表現尤其突出。
一般來說,有一定規模的水利工程,經過開發后都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不論在航運還是在各種養殖及飲用水源地的提供等方面,都會帶來一些經濟效益。
但水利工程又是公共基礎設施,需要政府在前期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在工程完工后,才能開始進行相應的經營活動。水利工程主要為防洪抗旱水運作服務的,其它的一些經濟活動必須圍繞中心工作而進行,這樣必然要損害一些從事經營活動的經濟效益。在一些地方,水利工程的經營和管理并沒有分開,水利局既管政策、又管執行、還管水利工程的經營,這導致了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低下,同時也滋生了腐敗。
我國的水利工程的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在五十至八十年代,無論是國家還是集體興建的水利設施,大都依靠農民義務出工來興建。除了一些大型的水利設施政府出錢出人管理外,很多中小型的水利設施由當地水利部門作行政上的管理,至于它的產權如何定位,無法說明白。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后,政府鼓勵個人集體出資興修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在產權上有了稍微明晰的概念。但水利工程占據著當地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這些資源也屬于當地的群眾,如何對這些新建水利工程產權進行一個比較好處理,至今也沒有像樣的案例出現。雖然在水利方面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但各方的經濟利益如何規定,卻很難找到相應的說法。這也導致一些水利工程的經營承包人經常血本無歸。
從本質上講,水利工程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它的維修管理也屬于政府部門。對于水利工程的維護,經費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我國的水利設施眾多,江河無數,政府的撥款只能將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進行突擊式的解決,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另外,水利設施的維護管理經費也有一部分來自水商品。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是天上掉下來的",無償用水的觀念延續了幾千年,這個時候對用水收費,只會激起更多的矛盾。同時水商品價格低下,也對維護經費的籌措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基本建立了市場經濟的體制,現在談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規則進行,否則,設計出來的管理方法只能是驢頭不對馬嘴。在考察一系列水利工程后,本人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水利工程的管理問題。
上面我們說過,我國的水利工程,在前三十年,大多是當地政府組織群從自發修建的,在以后鼓勵私人投資修建水利設施后,水利設施占用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方面,但有關法規對水利設施對當地人的補償問題卻涉及的不多。制度設計的欠缺對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起了相當大的抑制作用。
各地方政府應嘗試性地出臺一些有關水利工程的法規,從明晰水利工程的產權入手,建立起一整套管理水利工程的規章,對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工程經營、利益分配、補償原則等等進行詳細的規定,必須顧及到所有與水利工程有關的人的利益,并在規章制度中有所反應,這樣才能讓水利工程的使用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良好的制度設計是保證水利工程發揮高效益的前提。
我國的河湖港汊眾多,水庫水壩隨處可見,這些水利工程占地面積廣闊,資源豐富,如果經營的好,將會成為一個大產業。
首先,要理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行政部門,只能對水利工程進行行政上的管理,行政部門執行上級命令,對水利工程啥時蓄洪、啥時抗旱進行督促,對水利工程的現狀進行考察,提出維護的措施。積極執行國家的水政策,搞好水的行政執法工作。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要對水利設施的經營權進行招標,嚴禁水管部門從事經營。水利工程是公共設施,不是水利部門的私產,在對水利設施經營權進行招標時,可以考慮水利行政部門的建議,在不違反水利政策的前提下,將水利工程經營向大產業方向發展,所得收入應上繳地方財政,然后返還一部分給水利部門,以利于水利設施的維護。
其三,對水利設施的維護也要招標。水利設施是公共設施,維護費用巨大,相當一部分維護經費都需要財政承擔,在對水利設施進行維護時,政府部門應公開招標,選取最有能力的公司來維護水利設施,并對維護過程進行監理,保證設施維護的質量。
我國是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我國的水資源在保證社會發展方面存在著不少的挑戰,節約用水成為了一項基本的國策。
要節約用水,必須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水利工程的水費為經營性收費,供水價格要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分擔的原則來制定水價。對農業用水和非農業用水要分類定價,區別對待。水價也要根據水資源狀況、水資源成本及市場供求變化適時調整。
同時,政府應該完善各類水利產品的收費體系,按照水利產業政策和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行政收費標準。
另外,水利部門應積極拓展水資源,利用好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涵養好水源。水利部門不僅要對本區域的江河湖泊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水資源成為稀缺產品的今天,還要償試開拓好水資源。水資源的涵養需要有樹林。現在我國已開始實行碳排放交易制度,經常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需要購買森林企業購買碳吸收指標。我國的荒山眾多,這些地方也是產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地區,水利部門可以聯合林業部門,綠化荒山涵養水源,將碳吸收的指標賣給碳排放企業。
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要解決這些問題卻不能拖和等,要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按照水利工程大產業的思路,對現有和未來的水利工程進行經營,那樣,水利工程的管護不僅不會天天喊經費少,而且會為當地的經濟增長作出巨大的貢獻。
[1]任豐璋.向管理要效益--鹽城水利工程管理思考[J].北京:中國水利.1995(10).
[2]王奕健.對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與策略[J].北京:中國水運.2007(10).
[3]冉維功.水利建設管理體制與建設管理單位治理結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