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發
(遼陽市消防支隊,遼寧 遼陽 111000)
地下建筑火災為什么是最難撲救的火災之一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1 視線受阻。地下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會迅速產生很濃的煙霧,而不會像地上建筑那樣有80%的煙霧可以從破碎的窗戶擴散到大氣中去,濃煙使能見度變得極低。
1.2 毒氣彌漫。地下建筑內本身就缺氧,如果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氣體,而有毒氣體含量增多的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對人的生存構成極大威脅。
1.3 高溫灼烤。地下建筑失火后,如果燃燒的是普通固體可燃物質,其產生的溫度和氣體火災相比要低得多,但也高達 800~1200℃,灼熱的煙氣在地下建筑內很難散出,使消防人員難以進入。如果地下建筑內燃燒的是液化石油氣,溫度則高達2000℃以上,消防人員根本無法進入。
1.4 攻擊困難。地下建筑的出入口一般較少,而且內部通道彎曲狹窄,火情不明,使火場指揮員決策困難。火災情況下,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向外冒著高溫烈焰和滾滾濃煙,水槍射流往往鞭長莫及或擊不中火點,在這種情況下的攻擊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奏效。
撲救地下建筑火災和撲救其他地上建筑火災作戰程序是一樣的,也需要首先進行詳細的火情偵察。可運用以下四種方法:
2.1.1 詢問了解火場情況
主要向剛從地下建筑出來的神智比較清醒的年輕人詢問,詢問的內容包括是否有人員被困,起火部位在哪里,燃燒物是什么,從而獲取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第一手情報,便于正確決策。
2.1.2 利用消防控制室的設施
火場指揮員進入地下建筑消防控制室,通過察看室內安裝的各種系統設備,弄清下列情況:地下建筑消防設施各系統的運行情況(水噴淋、排煙風機、防火分隔、照明、有線電話、疏散通道、攝像),有沒有向地下建筑內的人員發布火災警報和疏散指令,火勢燃燒范圍和蔓延方向,以及被困人員情況等。
2.1.3 發揮相關圖紙資料作用
向該單位負責人、安全保衛人員索要該地下建筑的平面圖、剖面圖、消防水源圖和有關的數據資料,以便準確地掌握情況,正確地實施作戰部署。
2.1.4 使用消防偵檢器材設備
通過可燃氣體探測儀、測溫儀、熱成像儀、偵察機器人等,在地下建筑出入口處測量有毒氣體成分與濃度、空氣含氧量、空氣溫度等,為火場指揮員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
地下建筑有其獨特的結構特點,發生火災后,可采用以下兩種基本戰法中之一進行作戰:
2.2.1 避實就虛,選擇進風口強攻(簡稱強攻法)。當地下建筑內有人員被困,需要搶救時,可避實就虛,將主攻陣地選擇在地下建筑進風的出入口處,用多支噴霧水槍實施強行內攻。此方法經實戰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為進風口處的煙火威脅要比出風口處小得多,進攻時再配合使用大功率排煙機(流量為8.5萬-15萬立方米/小時)向地下建筑內吹風,效果更好。
2.2.2 全面封堵,實施窒息法滅火(簡稱窒息法)
當地下建筑內火災荷載大,火勢猛烈,溫度極高,現場又沒有大功率風機,或無法使用大功率風機,消防人員實施內攻的行動嚴重受阻時,在確認無人員被困或被困人員已無生還可能的情況下,為減少火災單位和消防隊的撲救損失,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縮短作戰時間,可酌情采用全面封堵出入口、進風口和排煙口的戰術方法,實施窒息法滅火。
采用封堵窒息法滅火時需注意的問題是:
盡量選擇在起火地下建筑最狹小低矮的部位作為封堵處,以減少用于封堵的材料和封堵時間,還要考慮空間距離,盡量縮短封堵后地下建筑內消耗氧氣的窒息時間;
首先封堵進風口,待進風口封住后再封堵出風口和排煙口等通氣的部位,這樣可以大大減小出風口火風壓的威脅。用于封堵的材料要求密不透氣、耐高溫,可用編織袋、草包盛裝泥土或黃沙等。封堵的墻體至少要有1米左右的厚度,而且應該底部寬、上部窄,邊封堵、邊澆水,否則在高溫情況下一旦編織袋被燒破,泥沙容易散落出來造成坍塌;
封堵過程中,應在上、中、下三個不同的高度上順著出入口方向水平放置數根直徑大于15厘米的鋼管、水泥管或不燃的工程塑料管(越粗越好),留作滅火和檢測時用,管口要暫時堵住;
實施封堵作業時,要用霧狀水槍射流對進行封堵作業的人員實施冷卻保護,用排煙機往洞內頂吹煙火,防止造成人員燒傷或中毒;
封堵完畢可視情向封堵區內施放大量的氣體滅火劑,如二氧化碳、氮氣等,也可噴射水或低、中、高倍數泡沫滅火劑,以加快窒息滅火進程。
地下建筑在結構和消防設施等方面差異很大,許多早期的地下建筑不符合現代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因此火場排煙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當時的具體情況想辦法排煙。下面介紹幾種排煙方法:自然排煙。人工開啟窗戶、疏散門、豎井和各處出風口,必要時在指定的部位鑿開孔洞排煙。這種方法主要用于不規范的地下建筑。機械排煙。通過消防控制室開啟固定排煙風機和排煙口排煙。排煙機排煙。對于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利用冷熱空氣對流的原理,用一臺排煙機沿出入口下部往里送風的同時,用另一臺排煙機吊掛于上部往外抽煙,這樣可促使形成煙氣對流,排煙速度快、效果好;有兩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應從進風口向里送風,從出風口往外抽煙,以加快排煙速度;有三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選擇兩個出入口向里面送風,留一個出風口排煙。霧狀水排煙。使用噴霧水槍的霧狀水流驅趕煙霧,此方法適用于有兩個或數個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從進風口或兩側出入口夾攻驅趕煙霧。具體方法可參照排煙機的排煙技法。
撲救地下建筑火災的安全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
擔負內攻的消防人員必須兩人以上組成一個戰斗小組,穿戴好消防裝備,佩帶空(氧)氣呼吸器和緊急呼救器,為防不測還應在脖子上系一條濕毛巾或放在后褲袋里,攜帶防爆照明燈具,施放照明電纜線,腰系漏泄通信救生安全繩,盡量多帶水帶,以備延長之用。
火場指揮員要在主攻入口處設立安全檢查站,指定專人負責對每個進入地下建筑的內攻人員進行登記,并按程序檢查他們的防護裝備(著裝情況、呼吸器性能、攜帶器材),確定其內攻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好。
空(氧)氣呼吸器必須有足夠供消防隊員連續使用30分鐘以上的貯氣量和藥劑。
用噴霧水槍射流組成掩護進攻的梯隊,確保強行內攻人員的安全。主攻入口處要停放一輛備用的消防車,隨時準備更換出故障的消防車,以確保內攻不斷水。還要準備好可供替換的預備隊員和用于營救的防護器材。醫療救護所應設在主攻入口旁邊,這樣可以贏得搶救生命的第一時間。
事先規定使用什么音響、燈光信號來溝通內外部的聯系,如斷續鳴響消防車警報器為內攻人員指示出入口方向或傳達事先約定好的指令,連續鳴響可約定為召喚實施內攻的消防人員緊急撤出等。事先檢測地下建筑內的氣體,在缺氧或有爆炸性氣體的情況下,不能將消防車貿然駛入。進入長距離隧道內滅火的消防車在空氣含氧量不足的情況下會熄火,而且熄火后不能啟動,這時要組織人員往外推。
穿著避火服或隔熱服的消防隊員不能在數百度高溫的環境里長時間停留。目前消防隊員裝備的各類防護服裝其保溫隔熱效果都不是衡定的。環境溫度與時間成反比,即環境溫度越高,保溫隔熱時間越短,數分鐘后高溫就會侵入防護服內,驟然升高的溫度會使消防隊員傷亡。因此必須有水槍配合作戰。
[1]姚玉泉,徐秀忠.淺談地下建筑火災撲救[J].山東消防,199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