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 張玉福
(1、陜西省榆林市公路局第一路橋工程處;2、陜西省榆林市公路局,陜西 榆林 719000)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公路事業的發展成為越來越迫切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公路建設耗資較大,回報較慢。如何才能處理好公路建設中耗資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少花錢多辦事就成為人們研究的主要課題,怎樣從公路設計中合理布設線位做起達到這種目的,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公路設計中線位布設的體會與各位共同探討。
平面線位的布設也就是路線設計中的選線,選線在我們測量設計中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整個路線設計中的總岡,是其他工作的基礎,它不僅關系著整個建設項目的壽命,還關系著項目建設中投資額度和運行中的維修費用。同時也與運營階段的安全服務存在較大的關系。怎樣才能比較好的做到這些方面有機結合真正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到最大的社會效益,首先我們從平面選線入手。
1.保證路線的整體穩定,經久耐用,充分考慮當地地質、水文資料。盡量選擇不經過或少經過(除非特別指定非常經過不可)對路基穩定產生重大影響的滑坡地段、泥石流地段、膨脹土地段、雪害地區等等不利路基穩定的地段或地區。這就要我們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確定時審慎,否則就會給后面的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造成國家財力物力的大量浪費或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2.盡量避免占用農田,減少農田耕種面積,尤其是高產田,因土地資源是屬不可再生資源。3.盡量避免拆遷建筑物群,這樣造成間接費用增加而無為的投資。4.避開文物古跡保護區,因文物是屬于國家文明、國家歷史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據。5.注重當地的環境保護和當地的景觀相一致。6.充分發揮運營能力,遠近統籌規劃設計時期的長遠,最大限度提高總體的社會效益。7.嚴格執行《公路路線設計規范》。合理運用技術指標,保持平面線型的順暢,保證運營過程中的安全性、舒適性。
1.選線首先要清楚設計委托書中的路線起終點、中間重要控制點以及委托書中的特殊要求。2.根據占有基礎資料,分析確定在選線中采用的初步方法。3.根據測量設計中的公路等級確定是否進行1:2000的地形圖的測繪工作。
一般選線方法是根據占有的基礎資料情況或所進行測量的公路等級來確定。如果是高等級公路,我們必須清楚委托書內容情況下,首先收集該地區的近期1:2000的地形圖;如果是施工圖設計的話,還要項目建議書和初步設計文件。針對不同的設計我們將采用不能同方法。
1.紙上定線:高等級公路測量設計中,紙上定線是必須進行的工作,因等級較高它需要的交點線較長,有時是在實地無法看全這些交點線的,所以為能準確進行勘測,減少時間或人力財力浪費,不可少的方法。采用紙上定線的前提必須有該地區的最低是1:2000地形圖,并且對當地的地質、水文等情況進行詳細地調查、論證。紙上定線的紙就是我們的地形圖,也就是我們根據地形圖的情況確定路線。它對地形圖精度相對比較精準。有了近期比較精準的地形圖后我們就可以進行下列步驟:
①在地形圖上找到設計意向委托書指定的起終點、及中間控制點作出標記。②在明確設計公路等級的基礎上,研究起終點、控制點及整條路線所處的地形情況,對整個路線布設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分析該路線所屬類型,確定測量設計中運用的技術指標。③對路線有了一個了解后,從起點、終點、及控制點入手,首先確定已經確定的點,其他點在選擇比較稀松的等高線地方按照路線最短或根據調查的地質、水文等資料情況基本沿等高線上布設其他交點。④交點選擇基本就緒后,分析線路的可行性,比如有無大的地質災害影響,有無其他方案路線走向,是否與自然陽光沖突,是否選擇了陰坡面等等,如果是選擇東西走向時是不利于車輛行車安全的,如果選擇了陰坡地段,容易造成冬季結冰,極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⑤在路線基本確定后,直線部分的線路問題就基本得到解決;接下來考慮曲線部分的線位,曲線的設定應嚴格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范》規定相應等級的半徑、緩和及同向、反向間直線的直線距離,以及外距是否合適。⑥曲線設置完成后,詳細進行曲線在地形圖的布置,看看理論上能否行通。如果基本滿意,就可以進行紙上與實地對照階段,進行中要細致認真,準確判明路線線位的可行性,如果覺得滿期后即可進入下一步實地測量。
2.實地定線
實地定線一般是公路等級較高的線位局部調整或低等級公路測量時比較適用而又方便的方法之一,由于它受地形限制,能看到的距離較短,對地形復雜、公路等級較低的測設中顯示出優越性。直觀、快捷、可隨時調整,造成返工量不的優點。它的步驟如下:
①根據委托書的起終點、中間控制點和委托書的其他要求,對全段設計線路進行全線的踏勘,全面了解整條線中區域的地質水文及環保植被等方面情況。②確定線路類型,清楚該條路線設計的應用技術指標。③擬定路線大致的布設規劃,對不同的類型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方法。④分步實施,逐段選線,進行詳細的交點的選取,嚴格進行相應公路等級的技術指標進行敷設平曲線。并且滿足規范要求。⑤隨時調整不全合理的交點位置和平曲線半徑緩和曲線長度等,以便得到解決較為理想、行車順暢、安全舒適的平面指標。⑥合理運用技術指標,并配置構造物,估計出坡度及施工的難易程度和判斷出其他方面的技術指標能否滿足,不要單一追求平面指標,要綜合考慮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在路線選定基本完成或現場測設進行時隨時,難免要出現修改或調整,即使設計完成我們還要進行這項工作"回頭望"來進行完善修改設計。這是我們追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目標必不少的步驟,所以要進行反復與實地對照,反復比較才能達到的結果。路線修改包括平面、縱面、以及橫斷面。
平面上力求調整線路最短,下面介紹幾種最有效的方法。
1.平行移動交點線,這樣調整理由是要調整的交點線在平縱上有填挖過大或踏空現象可采用,再輔以半徑調整使線路達到預想的線位。這種調整方法只動兩個曲線,變動的線路最少。2.延長或縮短交點線法,延長或縮短交點線一端,偏角增大或減小,再輔以半徑調整使線路達到預想的線位這樣調整也是調整兩個曲線,同樣可以避免填挖過大或落空現象。3.直接向內(外)移動交點,這樣動一個交點就要變三個曲線,只是調整量較大,同樣可以達到優化線路的效果。通過回頭望這一步驟,來實現完成設計線路的優化,發現設計的不足,在未交付之前修改完善,保證設計的優良程度,更加切合實際,提高設計單位的設計質量。
無論路線設計怎樣的細致,仍然會出現一些不完善、不到位或委托方不滿意的地方。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從平、縱、橫多方面考慮,反復進行與實地的比對,相信設計總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范.
[2]JTJ C10-2007.公路勘測規范.
[3]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