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輝
(中國哈爾濱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洽談會辦公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公允價值會計下,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將會影響到報告實體資產(chǎn)負債表中的權(quán)益。而在歷史成本下。部分金融工具的減值依然會對報告實體的資本產(chǎn)生沖擊,具有與公允價值會計同樣的效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diào)研有助于該問題的說明,樣本企業(yè)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對歷史成本計價的貸款計提的準備金為1210億美元,使權(quán)益減少超過10%,而2006、2007年兩年計提的相應準備金分別導致權(quán)益減少3%和5%。這說明歷史成本計價的貸款所計提的準備金,也是影響權(quán)益變動的重要渠道之一。
由于在繁榮時期歷史成本會計下的資產(chǎn)增計會產(chǎn)生“隱藏“的儲備,而在危機時期可以使用這些隱藏的儲備。因而一般認為歷史成本會計具有反周期性。但是,如果認識到在繁榮時期以歷史成本計量金融工具的銀行可經(jīng)由出售資產(chǎn)(或資產(chǎn)證券化)途徑來實現(xiàn)杠桿率的增加,對于正確理解歷史成本會計所具有的順周期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種做法忽視了對于即將到來的危機預警信號,而這些信號可以促使銀行盡早采取適當措施來防范危機。這樣在繁榮時期增加杠桿就不僅僅是公允價值會計下的一個問題,歷史成本會計同樣具有杠桿增加和去杠桿化所導致的順周期性。
按照歷史成本估計量資產(chǎn),從本質(zhì)看是把銀行與金融工具市場價格隔離,同時也與其他銀行交易價格隔離,因而也與潛在的負面溢出效應隔離。然而正是出于對銀行等報告實體從事所謂的“收益交易”——選擇具有未實現(xiàn)收益的金融工具出售,保留具有未實現(xiàn)損失的資產(chǎn)的擔心,才成為用公允價值會計替代歷史成本會計估值金融工具的原因。對于按照攤余成本記賬并將持有到期的貸款證券化,銀行具有盡早實現(xiàn)會計收益的激勵。在這次危機之前,證券化的貸款市場具有相當?shù)牧鲃有?并且給予銀行一個從貸款發(fā)起中可以確認大量受益的機會。這樣,那些批評公允價值會計以及渴望歷史成本會計回歸的人,應當注意貸款的歷史成本會計和銀行的短期激勵,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證券化大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說明,即使公允價值存在傳染問題,也并不能說明歷史成本會計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SEC的最新研究再次肯定了市值計價的會計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調(diào)整建議:應該改進FASBl57號,而不是暫停使用:不應該暫停使用現(xiàn)行的公允價值和市值規(guī)定:應該采取額外措施,以改進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但是,建議中并沒有解決諸如市值計價對市場主體帶來的不當刺激、以及親周期性(pro-cyclicality)等問題。
IMF在《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認為。圍繞公允價值產(chǎn)生的許多爭議更多地源于使用公允價值結(jié)果的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規(guī)則,而不是框架本身。危機中存在著對波動性的擔憂和計量方面的困難,公允價值會計仍舊朝著適當?shù)姆较蚯斑M,并需要對公允價值會計進行各種改進。這并不是說其他替代的會計框架,諸如歷史成本會計準則。可以避免這種波動。而是說公允價值會計會對其存在的問題予以承認。但IMF并沒有提供更加具體的完善建議。
Christlan Laux和 Christian Leuz(2009)認為。對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爭論主要是由于人們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解混亂所導致,歷史成本會計不大可能成為改進措施的選擇,因此,改革的重點應當完善公允價值會計。John Heaton(2008)認為可以通過重新定義資本要求,而不是放棄公允價值會計來解除扭曲的現(xiàn)象。Sue Allon(2009)認為,許多的準則制定者和學術研究者認為沒有公允價值會計的替代計量和報告模式。即使大多數(shù)批評公允價值的人。也沒有自動得出歷史成本會計是公允價值會計的替代。
3.1.1 為估值的合理判斷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當市場價格不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礎價值時,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是偏離(或者不再盯住)當時的市場價格,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準則均允許這種偏離。但是現(xiàn)實中這種有助于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偏離并沒有發(fā)揮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對于這種偏離沒有針對性的操作指南,以及由此引發(fā)對訴訟風險的回避所引致的僵硬地遵循規(guī)則行為。因此應當在以下領域制定有助于理性判斷和避免訴訟風險的指南和合理的實務操作規(guī)程:如何確定不活躍的市場,如何決定一項交易或者一組交易是被迫的或者低價的交易,如何估計信用風險變動對金融工具的影響,如何確定所使用的價值是市場參與者使用的假設而不是個別主體所用的假設等等。
可供操作的指南,也有助于避免金融機構(gòu)之間的傳染。
3.1.2 使用獨立第三方的一致定價服務
一致定價服務往往由獨立經(jīng)紀人和機構(gòu),為復雜或缺乏流動性的金融工具提供報價。其定價基礎是基于自身相關工具的銷售價格,以及對它們的估計進行市場測試之后提出。通過這一方法,缺乏流動性的產(chǎn)品能夠獲得二級市場價格。這就有可能對衰退時期估價的不確定性和過低的估值加以限制。
3.1.3 區(qū)分金融工具的信用受損和流動性受損
Sue Allon(2009)認為,對于標準作一些改進,公允價值會計可以繼續(xù)保留,同時,也可以消除導致市場混亂和大金融機構(gòu)倒閉的結(jié)果。關鍵是給予機構(gòu)以更大的靈活性,這樣大金融公司有能力去區(qū)分兩種類型的工具:信用受損(im-paired Credit)的工具和流動性受損(liquidity Credit)的工具。實務中,對這兩類工具加以區(qū)分是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訓練有素的分析家更是如此。金融公司也可以雇用獨立的第三方專家去決定上述分類。對于信用受損金融工具 (定義為超過10%的基礎資產(chǎn)違約),當前的盯市制會計準則可以繼續(xù)實施,這是恰當?shù)摹R驗楸憩F(xiàn)不好的金融工具應當披露給投資者。對于流動性受到損害的金融工具(被定義為基礎資產(chǎn)違約小于10%),盯市制的會計制度將不被使用。代替它的是金融工具將保留在資產(chǎn)持有人的資產(chǎn)負債表上,并且以面值方式標明。這里選擇10%的違約作為標準,是因為它代表了次級抵押貸款被證券化時所假定的違約率。
通過允許金融機構(gòu)區(qū)分上述兩類金融工具,這些新標準將有助于阻止死亡螺旋問題發(fā)生。死亡螺旋迫使許多大銀行和對沖基金,在流動性缺乏的市場上按照較低的價格出售它們的資產(chǎn)。
[1]林懷敏.新企業(yè)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D].廈門大學,20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