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曼
(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1 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人力資源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因此,做好激勵機制的研究有助于現代企業進行有效管理。激勵研究的核心是行為規范和分配制度。依據組織行為學的理論,行為規范是將員工的能力、情感、氣質等個性特質與組織目標聯系起來。分配制度是將員工的需求動機與組織目標連接起來,把個人的努力與個人的新酬聯系起來,體現個人勞動價值。激勵的研究是指組織為實現其目標,根據其成員的個人需要,制定適當的行為規范和分配制度,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達到組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一致。激勵貫穿在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各項企業管理職能之中,激勵是企業人力資源的最終目的。
2 激勵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激勵作為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過程或狀態雖不具有可以直接觀察的外部形態但可以行為的表現及效果對激勵的程度加以推斷和測定。激勵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如下作用。
2.1 激勵有助于將職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激勵的功能應以個人利益和需要的滿足為前提,誘導職工把個人目標統一于組織的整體目標,激發和推動員工為完成工作任務作出貢獻,從而促使個人目標與組織整體目標的共同實現。
2.2 激勵有助于員工充分發揮潛力和智慧管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員工的工作績效是員工的能力和受激勵程度的函數,即績效=F(能力*激勵)。美國哈佛大學的詹姆士教授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實行計時計酬的分配制度的員工僅發揮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證不被開除,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話,員工的能力可發揮出80%~90%。有效的激勵制度能夠進一步促進員工發揮創新精神,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增強工作能力而增大工作績效。
2.3 激勵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是由眾多正式工作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組成的,員工之間除了工作關系之外,他們還需要情感方面的交流溝通,通過激勵措施的開展能加深員工之間的了解,也能增進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而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能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時,企業的存亡、發展與員工個人的事業、前途有機結合,形成奮發圖強的合力,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3 建立和完善企業激勵機制的對策建議
3.1 人的需求不斷變化,要切實了解人的需求從心理學講,人的行為表現和需求的內外誘導關系是按照“需求——動機——激勵——行為”這一周而復始的過程進行的。
人的需求具有多樣性、變化性、差異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客觀地看待和正確地了解員工的需求,徹底拋棄對員工的一些錯誤理解,尊重員工正當而合理的需求。激勵不但要適應人性,而且還要著眼于完善人性,創造并發展人的需求。企業在制定激勵機制時,一定要結合企業的特點和需求,設置激勵的目標。根據員工的個體差異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激勵方法,把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相結合,使企業和員工都獲得需求的滿足,實現有效激勵。
3.2 物質激勵要和精神激勵并用
物質激勵是最基本的激勵措施,物質影響甚至決定著員工的生活質量和自由度,也決定著員工其他更高層次需求的實現。因此,員工很關注自己的工資、獎金和津貼多少,合適的數量能達到激勵的作用。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后人的需求會向更高精神層次發展,即社交、自尊、自我實現需要的精神激勵層面上去。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管理者必須把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 激勵管理的新舉措
4.1 績效考核和薪酬掛鉤的原則企業員工的績效考評就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對員工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來的工作能力、工作職責、工作貢獻等進行的考核和評價,這種考核的目的也是為了通過結果反饋激發員工努力工作改進工作企業的績效考評,需要在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下,結合崗位職責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項考核指標,分層次、有差別地進行分類考核。考核定位要準確、績效指標要科學、考核周期要合理。另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鼓勵集體評議和員工自評,通過員工業績總結報告、部門討論互評等方式,廣泛征求考評意見,以對員工進行全方位更客觀的評價。薪酬設計與績效考核掛鉤,制定合理的薪酬系統。制定激勵性的薪酬政策時,要對薪酬體系進行科學的設計,保證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股權激勵是當前興起的一種現代激勵手段。常用的股權激勵方法有兩種:一是股票期權激勵;二是期股激勵。股權激勵有較強的激勵作用,資料表明,美國500強企業當中,有90%以上都采用了股權激勵,生產率明顯提高,利潤也增加一半以上。
4.2 創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企業文化,即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多年培育和追求的理想目標,是企業和員工行為規范的標準和指南。企業文化的塑造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企業發展的系統工程。雖然它是無形的,但具有整合、導向、發展和持續等功能。企業應該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實現人的價值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理念和前提。先進的企業文化能激發、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4.3 設置合理的激勵目標
目標設置理論認為目標本身具有激勵作用,目標把人的需求轉化為動機,使人的行為朝著既定的目標而努力。人們有了目標,經常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有利于個人和組織目標的實現。目標管理體系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目標管理體系把員工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以及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使員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個人和組織的發展方向,達到激勵效果,所以,目標管理能夠發揮企業職工的積極性,是一種全方位的管理。
在管理激勵中,激勵目標的設定和激勵措施的應用應注意:目標的設置要與被激勵者的能力相適應,讓他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要考慮組織目標和被激勵者的需要,被激勵者對自己看重的目標會努力奮斗;激勵目標和措施要因人而異;因此,要經常注意員工需求和能力的變化;目標實現后要予以一定的強化,如應有的獎勵等,讓其對出自上級的目標保持較高的效價。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企業間的競爭已經從物質資源的競爭轉向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的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勵,因此,企業一定要重視激勵的作用以及克服當前激勵機制的不足。企業要充分考慮員工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和技巧,建立和完善激勵體系,使激勵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1]謝明.激勵——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新進展[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