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杰
(哈爾濱電碳廠,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經濟管理的主要部分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有序的,合理的組織,以及運用經濟學原理對社會 經濟活動進行一系列的調節,它具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經濟管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兩個大方面的調節作用,分別是宏觀角度上的經濟管理,即國家對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控制、指導、調節、監督;以及微觀角度上的經濟管理,即各類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個體勞動者的經營管理。經濟管理是綜合應用性學科,經濟管理不僅僅是經濟學的一個管理系統,更融合了多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并且非常注重總結實踐經驗以及對可行性的研究。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經濟收入的大幅上升,以及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經濟的發展前進方向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個市場自我調節的機制,里面并沒有一個中央協調的體制來指引其運作,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復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但是因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而且國內經濟體紛繁復雜,僅僅靠著市場經濟對經濟發展進行調節顯然是不夠的。為了不斷地推進經濟發展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前進,我們需要對國內經濟市場進行一系列的管理。那么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趨勢是什么,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需要經濟管理呢?
1.1 首先我們都知道,近十年來,中國的經濟正在飛速地發展,在這樣的發展速度下,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正所謂火車跑得快,還要車頭帶。如果沒有相應的政府部門和組織機構的管理和調節,那么中國的經濟很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而有了經濟管理制定的一系列方向,我們才能有條理,有步驟地發展經濟。
1.2 其次,雖然中國在改革開放時就開始進入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是當前中國國內的市場經濟機制尚不完善,需要有管理系統對其進行把握。中國的經濟才脫離計劃經濟還不長,很多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建立完備,計劃經濟的影子仍然還沒有徹底根除。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無論是法制方面或者是人員配備上,都有所欠缺,如果在這時候不能有相應的管理系統對其進行合理掌握,那么很容易出現市場經濟紊亂的狀態。
1.3 還有一點,就是針對于我國國情,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目標就是要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在經濟發展中,為了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我們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制定一些特殊的規定和對不合理經濟模式進行一些把握和改革。
所謂國家的宏觀調控,就是指在經濟發展中,國家對于國民經濟體制和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系列控制和引導。國家要建立相應的政府部門和單位對經濟活動進行調節和監督。保證經濟發展的大體節奏和整體腳步。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對于原有管理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就。那么國家政府部門又是從哪幾個方面對經濟發展進行管理和促進的呢?
2.1 首先,國家政府部門對于經濟發展具有決策的作用。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后,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內經濟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原有的經濟模式和一些經濟發展的政策和規定都已經不再適合當今形勢。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國家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進行決策。
2.2 其次,國家政府部門對于經濟發展具有調節作用。由于市場經濟的自由的特點,也會出現很多經濟發展中不和諧的問題。而經濟發展的節奏容易出現各地區不協調的現象。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造成通貨緊縮或者通貨膨脹的后果,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國家政府部門深入到每一個地區,針對不同地區進行相應的調節。促進經濟的和諧發展。
2.3 另外,國家政府部門對于經濟發展還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市場經濟確實能進行局部和小范圍上的自我調節,但是面對當今國際經濟的大形勢和宏觀走向,還需要國家相關的政府部門對經濟發展進行相應的管理和引導,把握一個大局方向。
中國幅員遼闊,如果僅僅是靠國家相關部門對經濟進行管理,只能是在大局上做到不偏不倚,但是從局部微觀的角度上來說,還存在很多國家部門照顧不到的方面。以往我們都習慣性地將企業組織和個體經營僅僅當作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或有益的補充,或者當作解決就業的一個門路和搞活經濟的一種手段,并沒有注意到它們的經濟管理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其實,在經濟發展中只是靠國家部門的經濟管理還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當前的社會現實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重視企業,單位個體勞動者等一系列組織對經濟發展進行相應的管理。組織對于經濟發展的管理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3.1 首先,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企業的作用不可小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先進的企業管理,能夠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企業的管理也可以使自身產生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企業的經濟管理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3.2 除了企業之外,各種經濟組織的管理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今國內的經濟組織,一般是指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我國內地公民私人,港澳臺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絕對控制的新出現的經濟組織形態。從法律角度來看,這類經濟組織又被統稱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可見,經濟組織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更重要的是,它們是一個自由體,因此它們內部的經濟管理更顯得十分必要。有了經濟組織的經濟管理制度,那么才能使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在各個地區保持住。
3.3 除了企業和經濟組織,我們不能夠忽略個體勞動者的經營管理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個體經營是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以個人勞動為基礎,勞動所得歸勞動者個人所有的一種經營形式。這也是目前中國國內存在數量最多的經濟組織形式,那么如果個體經營的經濟沒有進行合理的管理,經濟發展的合理化腳步就無法深入到各行各業中。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腳步開始越來越快,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保持經濟發展方向,如何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如何把握經濟發展的法制化,以及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成為了我們關注的問題。這就需要對經濟發展進行有序的經濟管理。從大方向來說,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管理政策能夠宏觀地對經濟發展進行合理調控和正確引導,把握大局的方向;那么從小細節來說,對于包括像企業,經濟組織和個體經營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管理好了這些組織,才能使得國家政策得到徹底的實施,也才能夠保證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
[1]張再欣.我國政府經濟管理模式的定位.行政論壇,2003(11).
[2]詹成養.戰后美法兩國政府經濟管理模式之比較.投資北京,1998(5).
[3]孫亞忠.我國政府經濟管理模式和職能轉變分析.青海社會科學,2001(2).
[4]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5]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