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偵硯
(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贛州 341000)
合理低價中標法這一國際上通行的建設工程招投標方法,過去在我國一直被限制采用。2000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允許招標人可以選擇最低報價者中標,從而在法律上為該方法在中國的應用帶來轉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標人的投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標準;(2)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要求,并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但是投標價格低于成本的除外。這其中對于條件(1),我們可以理解為目前較為常用的定量綜合評議(如百分制評審法)評標定標,即評標小組在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時,按照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各項評標標準,例如投標人的報價、質量、工期、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經營業績以及社會信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量化打分,以累計得分最高的投標為中標。而對于條件(2),我們可以理解為"合理最低評標價法"評標定標。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這是投標的前提條件;經過評審的投標價格為最低,這是評標的核心;投標價格應當處于不低于自身成本的合理范圍之內,這是為了制止不正當的競爭、壟斷和傾銷的國際通行做法。
(1)加快行政定價向市場競爭定價的轉變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具有強烈行政色彩的預算定額在建設工程領域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這種傳統的預算定額控制下的建筑產品定價既不反映價值,也不反映供求關系。合理最低價中標法抓住了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的核心和初衷,提倡符合資格審查條件的企業自主報價、充分競爭,促使行政定價向市場競爭定價的轉變,使建筑成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體現,加快我國建筑行業改革的步伐,提高我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有利于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
企業自主報價,合理最低價者中標,能促使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靠自己的真正本領在市場上競爭,自我經營、自我發展,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招標投標和競爭定價給企業帶來的外部壓力,能促使企業不斷地研究市場,把握市場,制定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發展方針,增加企業競爭能力,促使企業革新改造,注重技術進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個別成本,提高企業信譽,適應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
(3)降低工程造價,節省投資效果顯著
合理低價中標法倡導充分的市場價格競爭,通過有效競爭,明顯降低中標價格,使建筑產品的造價得到科學控制,逐漸趨于合理。許多企業在競爭的驅使下,努力挖潛,提高施工技術水平,主動想辦法節約工程成本,有效地遏止了建筑工程中的資源浪費,使國家和投資者的建設資金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
(4)市場清出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合理最低價中標會自然淘汰一批發展無望、難以生存的施工單位,招標單位的篩選結果會使建筑市場的施工單位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弱者沒有資金、沒有實力、沒有信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處于劣勢,一次次投標被篩選掉,沒有發展空間,只有關、停、并、轉,這是市場自身的魔力,用市場規律去改變"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施工力量與施工任務趨向于一個合理的比例。
為使合理低價中標法的進一步推廣創造必備的條件,筆者認為,根據目前我國建筑業的現狀,可采取以下幾項對策:
(1)實現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完全市場化。具體做法可在國家工程造價定額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企業內部定額體系。前者作為各級政府編制投資計劃宏觀控制預算使用,后者用作實際編制投標報價使用,使投標者擁有獨立的估價信息。
(2)完善建筑法規,培育信用體系,創造貪污者誅、違法者亡的法律氛圍,培育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體現誠實信用的價值和失信違約的代價。制定工程擔保法和工程留置法,為建立工程風險轉移體系提供法律依據,同時為解決建筑業中長期存在的"三角債"引起的一系列建筑管理和社會問題。
(3)建立工程擔保和工程保險制度,完善風險轉移體系。采用低價中標的工程利潤微薄,降低了投標者抵抗風險的能力,容易造成工程的失敗。為了回避各種有意或疏忽產生的風險,政府應參照美國"米勒法",立法規定所有政府工程投標人必須提供保險、履約保函和雙向付款保函。
(4)根據我國目前工程投資的主體主要是政府或國有企業,擔保者應該規定必須是產權多元化的金融實體,由公開上市的銀行、保險公司或專業擔保公司承擔,形成風險轉移和社會化監督的機制,減少國有資產的風險,提高工程擔保的有效性和嚴肅性。
(5)改變企業等級劃分方式,用定量化定額系列替代目前的定性化等級系列劃分方式,用企業能夠提供的工程擔保保函金額數值大小來區分企業實力的大小,以便客觀公正和動態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實力。
(6)鼓勵發展民間中介機構,建立工程建設住處和信用管理系統。像監理、工程顧問、造價咨詢、工程擔保、建筑法律事務所等民間中介機構,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社會化轉變和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建立全社會建筑業住處管理系統,記錄所有建筑行業中的有關企業、產品和建筑活動的各種信息,方便查閱和索取。在招標資格預審中應強制使用這些信息來核實投標者住處的真假,全面了解投標者的資質信譽和履約能力。建筑業信息集中管理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管理能力,其主要作用是減少了招投標各方存在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性。同時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提高施工單位承諾的價值和違約成本,真正體現企業信譽的具體價值。
(7)建立設計賠償和設計保險制度,為合理低價中標法的應用夯實基礎。采用設計賠償制度可以大幅度提高設計的質量,為提高投標報價精度和保證最低價的權威性打下基礎。設計賠償制度,要求設計單位失誤則賠償全部經濟損失。巨大的經濟責任驅使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加強責任心和危機感,達到提高設計質量的目的。設計單位必須購買設計保險才能承接設計任務,與此相對應,同時增加設計取費和提高設計人員待遇。
(8)鼓勵投標群體產權多元化,建筑產品制造標準化。只有投標者產權分散化,非國有產權投標者才能平等參與投標,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產生出真實的最低價格。建筑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低價中標法的重要保證之一。
從理論分析到實際的應用,以及國內外成功使用的大量事例證明,合理低價中標法是一種理論上最優、可行的建設工程招標方法,值得在我國推廣應用。其推廣應用必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將更加有效和合理地配置政府的貨幣資源,消除建設工程招標活動中的各類違法行為,純潔招投標各方主體的行為。我國目前與合理低價中標法所要求的必要條件尚有一定的距離。為此,政府應加快建筑行業市場化的改革進程,建立工程擔保體系,實行工程造價市場化,強制實行設計保險和設計賠償制度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只有在這些政策和市場條件完全具備之后,合理低價中標法的實行才能水到渠成,并能真正發揮其全部作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合理低價中標法將在建設工程招標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1]劉蓉.工程建設合理最低價中標探討[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5年01期.
[2]高飛.邱闖.投標價格與評標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建筑經濟,2007年03期.
[3]馮兆君.最低價中標法分析[J].東北水利水電,2004年08期.
[4]耿鴻賓.試論無標底招標與低價中標[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