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翟麗波
(五常國有林場公司,黑龍江 五常 150200)
林業是由多種不同產業復合構成的、有特色的綜合產業系統,各產業的經營目標與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片面的籠而統之的去理解林業的特點,應分別不同產業全面認識林業產業的特征。同時,應開放地將林業置于其他部門的聯系上去認識林業,而不能將林業封閉起來去談林業的特殊性,那樣不便于林業的全面經營,而且林業經營之路也會越走越窄。
林業產業化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基礎性;三大效益的協同性;林業生產經營的系統性;經營的社會性。具體地說,實施林業產業化的目的包括以下幾方面:
(l)穩定高效地提供生態環境產品,發揮最佳公益效益;(2)穩定高效地為社會提供多種經濟產品,發揮最佳經濟效益;(3)實現林業產業組織的合理化;(4)國有林業企業自組織能力的提高;(5)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我國國有林區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的9省(區)(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經過近50年的建設,國有林區己形成了比較齊備的林業產業體系,在我國林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有林區的林產工業(包括部分城市木材加工企業)陷入了全面虧損的困境,國有林區不是借助于林產工業拉動林業生產發展,而要依靠木材生產中的利潤彌補林產工業的虧損。造成林產工業全面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國有林區林產工業(尤其是人造板)規模小、效益差。
其次,林產工業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各企業的林產工業重復建設、產品結構趨同化嚴重,造成企業間爭原材料、爭市場的無序競爭,而整體競爭實力卻很弱,致使林產工業企業虧損嚴重。
第三,國有林區林產工業企業的經濟運行,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制度租金。
第四,體制不順、缺乏效率。
實施林業產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在實施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林業產業化的順利實施。
所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林業產業布局政策、林業產業結構政策、林業產業組織政策、林業產業技術政策、林業產業扶持政策以及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等。這些政策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是以林業產業為調控對象。林業產業組織政策應重在引導林業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和有效的企業兼并、聯合,在明確地區資源差異分布的基礎上,鼓勵林業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增強企業間的聯系,以及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兼并、聯合。同時,林業產業組織政策也應有效調控某些無效壟斷,以保證資源在產業內部的合理配置。國家應加大對林業基本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對林業生態產業建設所需資金,主要由各級政府投入為主,為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為使林業產業經營中的有關企業能逐步達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根據林業目前的實際情況,應對林業產業經營實行優惠政策,減免有關稅費。建立補償機制,對于受體明確的依靠森林社會生態效益從事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有直接經營收入的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標準由受益單位和個人交納補償費用:對于受體不能確定的,主要通過國家渠道予以補償。
林業產業化是林業產業組織的整合,是林業產業的一體化經營,這種一體化經營是建立在一體化組織內部各主體利益分配合理基礎之上的,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使不同的利益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利益一體化,是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
林業產業資本運營的市場化,既是實現林業產業化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林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內容。實施林業產業化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要素的流動和企業間經濟關系的協調,這就要求林業產業資本的運營必須走向市場化。林業產業市場化資本運營機制是森林資源資產管理的價值化。林業產業市場化的資本運營機制是林業企業的自主經營。林業產業經營主體自主經營,企業才能夠自主面對市場,以市場為導向自主決策經營方向,使林業產業的布局和聯系趨于合理,而這些正是林業產業化的基礎。林業產業市場化的資本運營機制必須使林業企業成為自主經營的實體,尤其是林業產業化中的“龍頭”企業更應如此。
林業科技創新是推動林業產業化的重要驅動力,其創新體系主要包括兩部分:即林業企業技術創新和林業產業技術創新。只有通過創造性的思維、研究、發明、設計和制造,將各種資源有效的組合起來,才能將資源潛能轉變為現實產品或效益,林業產業化才能在不斷提高的層次上得到較快發展。研究開發是技術創新的關鍵,主要是新的技術、新的工藝、設備、新的產品以及市場的開發等內容。以科技為先導,走產學研、林科教結合之路,既是林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林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林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是林業企業,但技術創新體系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中介組織、企業等為技術創新而合作組成的“科技共同體”。
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為林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其主要任務是為林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各種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活動。可以說,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林業產業化中產業鏈的“鏈栓”,而林業的特點'又決定了林業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龐大而復雜性。因此,建立和完善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環節。
林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它不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組織(企業),而應該是以提供各種服務為主要目的組織。它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也不能是無償的,而應按照市場交換原則,進行有償服務。同時,社會化服務組織應與其服務對象相分離,并向企業化轉變,形成一獨立的產業。
為建立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投入力度,并給予優惠的發展政策,以扶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同時,各級政府應給予必要的引導和監督,使其服務活動向法制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加強服務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要經常對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同時,也要定期對服務機構及人員進行考核,服務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以調動其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
林業產業化是對林業經營方式的根本變革,是對林業產業組織的重構,它是以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產業為基礎,以綜合效益發揮為核心,通過分區、分類生產,協同經營,所形成的結構合理、多條足夠長的產業鏈有機構成的林業產業體系。它體現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產業的基礎性、三大效益的協同性、林業產業經營的系統性及林業經營的社會性特征。這些特征也充分反映了林業“兩大體系”建設、林業可持續發展、林區工業化進程的要求,從而有力推動了林業現代化進程。
[1]耿玉德,蔣敏元.林業產業化內涵特征.中國林業企業,2001,(1).
[2]楊公樸,夏大慰主編.現代產業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9,
[3]金暗編著.產業組織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10.
[4][法]泰勒爾著.產業組織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8.
[5]楊治.產業經濟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