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姜 民
(1、五常背蔭河林場,黑龍江 五常 150200 2、五常楊家崗林場,黑龍江 五常 150200)
森林是一種特殊的資源。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主體的森林,一方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資源庫、基因庫、蓄水庫、儲貯庫和能源庫,對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為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如何充分利用森林資源不僅僅是生物學界的問題,也是工程學界的問題。人類對森林利用的研究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人數最多、影響深遠的會議-環境與發展大會。會上在檢討和重新確立人類與地球的關系時,森林成為核心問題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重視。林業承擔著環境與發展的重大使命,在改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雖然人類對森林的環境作用已有了足夠的認識,但社會經濟發展對木材等森林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有著很大的矛盾,如何正確地處理這個矛盾,求得在維持和不斷改善環境條件下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亟待努力探索的重要問題。
龐大的人口基數及其持續的增長,使林業承受著生物量需求不斷增加的壓力;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資源短缺、物種減少等生態環境問題和頻繁的水、旱、風等自然災害,都與森林的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質量不高密切相關。特別是1998年在我國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更為中國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人們在災害過后痛定思痛,更加深了對森林在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中的作用的認識。
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資源基礎薄弱,林業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導產業的優勢不明顯,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林業產業現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經營為主,缺少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力水平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對農民增收貢獻不大。
社會林業意識不強,生態林業建設行政推動力有待進一步加大,部分群眾對生態林業建設認識不足,認為生態林業建設只是林業部門的工作,沒有錢撥付下來就做不來。即使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還有個別人只考慮自身的眼前局部利益,想盡辦法設置障礙,不愿接受生態林業建設任務,即使接受了任務也抱著領取國家補助的心態而對造林質量、撫育管理采取無所謂的態度。當然也有部分基層領導認為生態工程建設見效慢,政績不明顯,不去履行職責,沒有發展不平衡一方面地域間差距較大,有些山區群眾植樹護林有經驗,生態林造林積極性高,質量好,而其他地區則難以推動;另一方面由于林權分散,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戶造戶管不到位,給工程建設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造成工程造林質量低下,工程管理難度加大。
所謂現代林業,就是科學發展的林業,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現代林業體現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具有較高生產力水平,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林業多種功能,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
現代林業的主要特點:一是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二是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三是以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
總體規劃準確地來說,應該叫作總體設計,或者總體規劃設計。對某一林業局(場)來說,在森林經理調查(簡稱二類調查)的基礎上,為開展合理經營和利用而進行的全面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基本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合理經營、勞動與投資概算、附屬工程、農副業生產以及生活福利設施等。它既是生產單位進行合理經營利用和各項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又是編制各單項施工設計的依據。總體設計的深度為初步設計性質,凡是列入國家計劃基本建設程序的,都要進行此項工作。
近些年來,國家和地方在林業工程上的投資不斷加大,對林業工程的監理監管工作越來越嚴格,對林業工程的質量和效益也越來越重視。同時,對林業總體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多和社會對林業工程作用的深入理解,人們對于林業工程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認識,提出了更多林業工程能夠實現的功能和作用。
作為一部總體規劃,必須做到對一個區域內的點、線、面進行全面的規劃。在“點”的規劃上,要突出“點”的美化作用,與當地文化背景、局部地理特點、人文歷史典故等相結合,凸顯出“點”規劃的文化底蘊。“線”的規劃一般以地域內的道路、河流為載體。
遵循尊重規律,統籌兼顧的原則
遵循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原則
遵循統一規劃,分類指導,講求實效的原則
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原則
遵循“依法治省”、“科學發展”的原則。
遵循不斷創新的原則
作為規劃中的各個單元,它們在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又應該有必要的呼應效果,但不能使規劃內容有所沖突。在規劃范圍內,使得內容之間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協調。
林業總體規劃已經從注重經濟效益為主,兼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向注重生態效益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方向轉變,而且各項效益的評估也越來越具體和數據化。
[1]李廣太.用現代林業的理念發展林業〔M〕,中國林業,2009.2B(30).
[2]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學術刊).
[3]張國慶著.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芮光雨,王彤.項目分析與決策 [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5]王瑞芳,李輝.國有森工天保工程區長遠發展思路及其對策措施初探[J].林業勘查設計,2002(1).
[6]劉新倩.世行項目林劃入天保工程區的問題與對策[J].林業經濟,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