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真的是無處不在。最近,天文學家找到了宇宙中迄今發現的最遙遠、規模最大的“水庫”——在一顆距離地球約數百萬億千米的類星體附近,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水汽的存在。這里的水汽質量約相當于地球上全部水量的140萬億倍,或者說,這些水的質量相當于太陽質量的10萬倍。這顆類星體存在于宇宙誕生僅僅16億年后。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馬特·布萊德福德說:“這顆類星體與眾不同,因為它的周遭存在大量的水汽成分。這是一個新的證據,證明水在宇宙中是到處存在的,即使是在宇宙的極早期環境中也是如此。”水是生命之源,這是否意味著宇宙中到處存在著外星生命呢?
研究人員日前表示,海藻能夠避免與農作物爭奪耕地和淡水資源,有望成為未來理想的生物燃料。雖然到目前為止海藻生物燃料尚不具備經濟性,但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海藻可以提取出高附加值產品,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與陸地植物一樣,海藻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用多種方式轉化成燃料。海藻可以通過熱解來制造油料,通過細菌發酵來生產乙醇,通過厭氧消化來轉化為甲烷。希望再多些類似的消息,或許能減少許多因為石油的戰爭。
通過測量地表的變形,配合板塊移動的速度與方向,推算地殼的應變量,就可以找到斷層二側巖層被卡住的區域,進而估計地震可能的發生時間與規模大小。但是,幾乎所有的觀測站都設置在陸地上,而絕大部分的斷層卻都在海底下。目前地震學家是先將數個聲吶收發器安置在海床上,然后駕船并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定位,再從海面上使用聲吶與海床上的儀器互傳信號,配合三角定位法定出聲吶收發器在海床上的位置。利用這個方法,可以精確地測量海床表面的變形量,用以推算地震發生的可能性與規模大小。如果我們能降低海面下觀測儀器的成本,或是利用創意發展出新的觀測工具,人類就有機會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來面對地震與海嘯所造成的災害。
正所謂物以類聚,科學家發現原來人們選擇朋友,可能也依靠了遺傳上的氣味相投!哈佛大學的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指出,當人們選擇朋友時,他們的適應性,不僅反映在他們自身的基因上,也反映在朋友的基因上。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大衛·斯隆·威爾遜認為,他們能夠發現遺傳變異和社交活動的相關性是非常有趣的,他指出科學家早就知道人們會和有相似想法的人聚在一塊,不過他原先認為基因型的相似性應該無關,因為行為是受好些基因影響的。但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斯坦利·尼爾森卻表示這一結論言之過早,不過他也認為這是個啟發性的研究。呵呵,原來人也是靠著嗅覺找朋友的啊。
7月27日,天文學家宣布,2011年2月一次不期而至的流星雨是一顆此前未被發現的彗星造成的,這顆彗星的軌道或許將對地球未來構成潛在威脅。這顆彗星是一顆長周期彗星,因此很難計算它上一次掠過地球附近空間是在何時,或者下一次接近地球將在什么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彼得·詹尼金斯說:“我們現在甚至不知道這顆彗星母體究竟是已經安全掠過了地球,還是還在沖向地球的路上。”在空間運行的塵埃主要受到空間輻射壓、引力等的作用;而彗星則復雜多了:當它接近太陽時,其本體會受熱噴發出氣體,這種噴流尾將對其軌道穩定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過,詹尼金斯也強調這種相撞的幾率是極其微小的。但愿這只是個《狼來了》的故事。
外星人存在的假設不僅為不少科幻小說和電影提供了題材和靈感,也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人們探索宇宙的熱情。但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斯畢格和日本東京大學的埃德溫·特納,通過使用貝葉斯推理得出結論,認為德雷克公式或許并不可靠,不能僅通過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來得出“如果環境與地球類似生命就能自然進化繁衍”的觀點。在這種觀點的碰撞中繼續前進,人類的探索之路或許會有進一步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