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郭振強
(河南省交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2)
工程質量控制體系一般由工程項目建設部門(業主)、施工部門(承包方)、專業部門(工程監理)和政府部門(工程質量監督)共同組成。各部門應設置相應的質量保證機構,層層控制,相互制約,共同保證工程質量。
建設部門(業主)為了控制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和投入營運后的公路服務水平,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需要設置相應的臨時部門,合理地協調工程的質量、進度和資金的關系。其中,工地中心試驗室對施工標段、工程項目的施工階段和施工部位進行全面的技術控制,通過組織抽檢、復查、驗收等環節,將工程隱患盡量消除在施工的各個階段中。
施工部門(承包方)根據合同文件,建立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組建行之有效的機構,全面、具體、系統地控制工程質量。
目前,施工單位設置與工程質量相關的機構主要有工程技術、施工機械、試驗檢測、質量驗收等組別。工程技術組全面負責工程各環節的質量及相互組別間的協調,控制工程的關鍵工序;施工機械組根據可實施的施工組織計劃,合理地選用機械的型號、性能及數量;試驗檢測組負責所有的工程試驗和施工各階段、各部位的試驗與檢測,為工程的階段性實施提供可靠、可行的指導性建議;質量驗收組全面掌握工程項目的質量,施工原始資料,為工程的竣工驗收提供詳實、可靠的資料。
工程監理是工程順利、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是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控核心。作為相對獨立的部門,工程監理以業主與承包方簽訂的合同文件為依據,執行與業主簽訂的監理委托合同,平等、公正、依法保證業主與承包方在質量、進度、資金等合同的履行。監理工程師按照合同要求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各個因素從原材料、施工工藝到成品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對工程實施中的實際情況和可預見性的工程隱患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并利用旁站、抽檢、試驗、驗收和指令性文件等手段進行質量控制。
作為獨立的政府部門的工程質量監督站,對工程項目的質量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對工程實施中的建設業主在工程的立項、審批、組織形式、招(投)標及合同文件的執行、工程的計量支付等方面進行監督;對現場施工單位的企業資質、技術人員素質、機械設備力量、管理水平及模式等進行抽查、測試和復審。對工程監理的組織模式、人員素質、業務水平、執法能力進行全面的復查和督導。工程質量監督站對工程的重要環節、主要部位通過工程試驗與檢測不定期地進行跟蹤監督,并對整個工程項目進行質量驗收與質量評定。
施工單位進入現場后,需要熟悉所承包的施工路段的周圍環境,以便統籌考慮生活住所、料場位置、出行交通及工程初期的安排等。
2.1.1 施工現場核對
熟悉設計文件后,施工單位應會同業主、設計單位代表、工程監理進行現場核對,與設計文件有嚴重不符的地方,應按相應的合同條款執行。
2.1.2 材料檢驗與標準試驗
施工單位應會同業主、工程監理對設計文件中確定的料場進行實地復查,核定材料的工程性能和產量,必要時,可增加候補的料廠,以滿足工程需要。對取土場和路基以內遠運利用的料樣應取樣做試驗鑒定。
工程中的鋼材、水泥等材料應使用國家免檢產品,并隨機抽樣檢驗。砂、石、石灰等材料須做常規的工程試驗,以確定其路用性能。
對現場材料隨機取樣,做路基的標準試驗。一般有:最佳含水量試驗、最大干密度試驗、液塑性試驗、鋼筋的強度和韌度試驗、石灰的鈣鎂含量試驗、水泥的強度試驗、改善土的灰(石灰、水泥等)劑量試驗、構造物的混凝土及砂漿強度試驗等。試驗的結果應與工程監理的試驗結果作對比,經雙方確認后,報工地中心試驗室審批。
路基工程包括的項目較多,工作點散,且施工方式不同。因此,施工單位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技術人員的數量、素質合理地確定作業計劃,以免影響工程質量。
2.2.1 過程的控制
2.2.1.1 原地面的處理
路堤地基土密實,且地面橫坡不陡于1:10時,可直接填筑;零填或填土高度低于0.50m,應清除表層草皮及腐殖土;橫坡較陡時,應開挖臺階。當地基土為耕地或松土時,應壓實后再填筑;經過水田、池塘、洼地時,應先排水清淤,后回填、壓實,特殊時,可采取挖除、填碎礫石等措施,以保證基底有足夠的穩定性。
2.2.1.2 隱蔽工程施工
對特殊地基的處理如砂樁、砂井、碎石樁、插板樁、粉噴樁、土工布等應嚴格遵循相應的設計和施工規范,并進行數據記錄,跟蹤檢測,掌握地基的變形和沉降速度,以控制路基的穩定。對構造物的天然基礎施工,應檢查其基底的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標高,基地土質的均勻性、地基穩定性及承載力,施工日記及有關試驗資料等。對構造物的樁基礎的施工,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部門進行樁身檢測和單樁承載力檢測。同時應對樁基的原材料及半成品、人工挖孔樁孔底檢測。
2.2.1.3 路基施工
對路基的填筑,主要控制填土路基土的顆粒大小、雜質含量、分層厚度、含水量、塑性指別和分區的壓實度等指標;對填石或土石混填路基,主要控制石塊的尺寸、空隙、分層厚度、碾劇機械類型、施工方式和壓實度等。零填及挖方地段的施工,應檢測地基的承載力和翻松層的壓實,挖方邊坡的坡面是否平順,有無浮石、扎堆、坑穴等。
2.2.1.4 構造物的施工
應檢查構造物的施工方式是否合理,施工工序是否規范,控制現場材料的質量、砂漿和混凝土的強度。
2.2.1.5 特殊地段的施工
挖方地段施工時,應檢查開挖面的排水設施,挖方邊坡與有關防護工程的銜接,結構物臺后填料類型、施工方式和壓實度檢測。
2.3 施工過程的質量抽檢
2.3.1 路基的含水量和壓實度,應分層分路段全幅控制,路基范圍內任意點都應滿足規范要求。一般粘性土可采用環刀法,石質土或改善土結合施工方法可采用灌砂法,有條件時,可采用貫入儀法和圓錐儀法。
2.3.2 對取土場的土質應根據開挖的深度,經常進行檢測,并根據土質的變化(成分、含水量)隨時調整施工的標準試驗。同時對進場材料(砂、石等)根據料源經常進行檢測,以指導施工配合比。
2.3.3 對路基改善土,應控制其含水量和含灰量,同時現場取樣,以7d無側限抗壓強度控制其施工質量。
2.3.4 對構造物工程,應檢查石料的強度,砂漿和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
由上述可知,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只有各部門設置相應的質量保證機構,層層控制,相互制約并嚴加控制施工過程,才能共同保證市政道路工程質量。
[1]董何亮.市政道路施工的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J].建設科技,2010年16期.
[2]周利.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