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履歷表上這樣介紹自己——姜凱陽,
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到了國家話劇院,設計完《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后開始不務正業,
賣過畫,拍過照片,做過晚會,開過公司。
九六年舉辦完《第三次畫展》后到了非洲,兩年后回國。
出版過長篇小說《就那么回事兒》《呼吸越短越快樂》《決不饒恕》后,
開始了編劇導演的勾當,編劇導演過《就那么回事兒》《各就各位》《決不饒恕》(只編沒導)《決不妥協》《如果還有明天》《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你是我的幸福》……
自我介紹里有一種輕松調侃輕描淡寫掠過他積攢幾十年的光陰。他說,哪兒有歸宿,全是旅程。既是旅程,哪怕深處繁華盛景,一笑了之。他慈眉善目,不裝逼,不狂妄,興致到來,豪氣出云天,豪言壯語,只是不喜歡喝酒,也不喜歡吃肉,但一望而知是條活生生的東北漢子。
他有時帶一副黑框眼鏡,用來抵擋外界窺視的目光,而他安然地躲在后面洞察這個世界。那眼神曾是憂郁的,敏感的,強烈,沖動,直接,化在色彩,字句成為畫作,詩歌,而如今已是溫和,溫和地犀利,將他那些念頭轉為滾燙鮮艷飽含情懷的劇本以及電視畫面。他的畫色彩濃烈,線條夸張扭曲,里面有奇異的憤青似的反諷,偏執,鮮明而引人入勝。年輕氣盛,不知圓融,他只把他一筆一愛潑灑在畫作上。他的文字,有王小波的風范。思辨獨立,隨興而起,隨性而至。春情流露,有露骨的溫柔,也有尖刻的吶喊,像一把鋒利的刀,沖向你的心臟。他的詩歌,浮在海子北島之上,有冷,有刻骨的憂愁,苦情之后又透出智慧。他的影視作品結構精致,臺詞精彩,緩緩而來有一種細微而深沉的質感,充滿了張力。他把行吟詩人的氣質帶到影像里。
他不喜歡在自己身上貼標簽。盡管集畫家、作家、詩人、攝影、編劇、導演于一身,各個角色他都出彩。眼下他執導的《你是我的幸福》在央視黃金檔熱播,他又向自己人生的制高點邁出了一大步。他說,他的人生是自然而然就抵達如今的境地,好像自己也沒有特別目的性。他只是順應自己的內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里,每個時期不知退路浩浩蕩蕩的揮灑整個人生,壯觀而決絕。欣賞他這種投入用盡氣力在所追逐的每一件事里。
目前導演是他最心儀最能舒展的一個職業,他打算深深地扎進去,像沙漠中干渴的胡楊,忽逢一場春雨,他吸吮著,飽存著。他想要走得更遠,在這之前建立了一套嚴苛的體系——導演體系、演員體系、影像體系以及編劇體系,紋理可見。
就《你是我的幸福》這個戲而言,對于導演,他有自己的堅持——導演要像足球場的裁判,不要老跳出來表現自己,控制比賽的最好境界,是忘記了裁判,只看到了精彩的比賽。
對于劇情的推動——他會有節奏、有張弛、有時概括、有時凝練,猶如一幅木刻,時而刀耕,時而細摳。在拍片過程中,表達宏大現實主題,他往往將很深很沉的感情收斂,流出來的是淡淡的東西。深入淺出,是生活的常識,也是影像的常識。情感大開大闊,落在畫面上小小的才好看。情感越是激烈沖突,但拍起來,要“小小的”去拍,這樣才動人。
對于人物表演,他認為好的人物表演是形散而神不散。表演上強調外松內緊,跳脫自己的生活經驗而試圖深入挖掘從不曾遇見的自己,這樣的表演才會有張力。
對于拍攝,他堅持一切以敘事為前提,鏡頭和畫面是為故事服務的,不要故意使勁,除特殊情況下,鏡頭盡量直給。鏡頭服從表演,有機設計機位和鏡頭,杜絕一切形而上。
他從來不糊弄作品,由完美主義打底,自然出來的都是上乘之作。他的才華真是蓋不住,走到哪里,哪里就散發奪目光芒。然而他從不恃寵而驕。在生活里,他是個極其低調的人。
他把工作室安在蘋果社區,loft格局,有后現代主義的格調,巨大的玻璃窗,光線是空間的靈魂。黑白灰之間閃爍著光滑與粗糙,溫暖與冰冷,純凈與豐富。而室內的一棵生長旺盛的樹,綠得明亮,在色調過于緩和平靜的房間里甩出了一抹濃重的瀟灑,透露出他那顆向往窗外綠意盈盈的心。
他最近喜歡上了走路,每天堅持走路去工作室,由望京啟程抵達蘋果社區,大約走上個兩個小時。一路上都是風景。有慧眼的人走到哪里,蹦出的都是有慧根的文字與影像。被雨沖洗過的樹葉,藍的透亮的藍汪汪的天空,或者只是一個妙曼的少女走在前頭,都幻化出一種詩意。他對生活的熱愛,燃成了動人的情懷。
他常常是一個人在工作室寫東西,寫到天昏地暗,寫到內心崩潰,寫到氣血兩盡。每一次都要等到一些無關緊要的枝枝蔓蔓都被削掉,一些緊縛自己的條條框框被劈掉,直到露出一個面目清晰,光燦明朗的自己為止。他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每次寫累了,寫崩了,微博就是他情緒的出口。微博里常有熱血的文字,文字的片段刻畫出一個批判現實不疏離于現實,看淡物欲不拒斥于物質的他來。左沖右突,自成一格,真乃一自慧而反智的書生也。
他每天為自己沏茶。他喜歡水霧騰起,一片片深綠色的葉子,在沸水中沖開舒展,曼妙起舞。就好像它們重新蘇醒過來,帶著生命的氣息。他堅持每日午后讀一會詩,這個時候金黃清澈,泛著琥珀色葡萄酒的憂傷。北京的日光常常就是一整天,陪伴他去消化油膩的清茶和梅子酸一般的憂傷。他為自己沏也給前來的人。生活常常就像一杯綠茶,微微的苦,更深處,是生命的豐美滋味。
他的身上有一股豪氣英雄氣,光華流動,從銀幕上而來的光華,流著流著到日常空氣中來了,這是這股氣場常常將很多人吸引而來,然后傾染到身邊的人。很多人喜歡在他的工作室里笑聲朗朗,心無城府。在那里隨意坐著,聚會聊天,插科打諢,放松身心,得到真傳。
當然他也被迫地時常外出應酬,投入到燈紅酒綠之中。他不僅積極出世,同時也入世。影視圈是個繁雜的產業鏈,各自傾軋成團,導演只是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投資,營銷,宣傳,這些也是制勝點,他不得不委身為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去潤滑打磨。有時候也筋疲力盡,幸好身邊有紅顏。
他們相愛很久了,十年時光。在那個女孩最好的時光,她嫁給了他。當一個女孩在最好的年景,與一個男孩以身相許,那是一種最高貴的珍視。
他喜歡她,她的眼睛生動,表情豐富,她無比之美。她又富于思想,天真爛漫,使她變得那么美。他看得見她心里有一個東西,完完整整的生長著。如同一朵白玉蘭,枝葉扶疏。不但有繁盛的花朵,亦有牢固的根基。
他們在一起這么久,已經不僅僅是戀人,而是最好的朋友,以及這個世上彼此最親的人。彼此都深深扎入對方的靈魂里,即使時常因為工作聚少離多,他們時刻都能感知對方的存在,像呼吸,像脈搏。
夕陽已經落下,高速公路上,親愛的徐露,你仍是我的一切。
他的心里仍是個極度浪漫的詩人——不是一直生活在激情里,而是激情在生活里。他一直在等有那么一天能平靜繳械回到被人供養的童年,笑看愛恨,詩酒余生。只是這一天,還很遠。
我問他,《你是我的幸福》熱播前與熱播后,你有什么心里變化嗎?他一臉誠懇地回答:說實話,我沒有。在這句話背后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個菩薩般的大宇宙。不需外在肯定,自己建立的成敗體系讓他身處何處都榮辱不驚,笑看風云。
每個電視劇導演都有自己的電影夢,他也如此。如今藝術圈顧影自憐,急躁放大,匱乏感充盈整個屏幕,但無論外界怎樣他都堅持做有情懷有溫情的作品。精工細作。他最極致的理想是:用最勇敢的方式單槍匹馬與不仁義的世界、與不仁義的人、與自己內心不仁義的一面戰斗。像個熱血奮戰的戰士。
遍地都是他的才華,內心所經是大江大河,千溝萬壑,然而偶爾從這頭看去,低頭的那個他,就是一個少年。抬起頭,就不是了。但仍然可以觸摸他身上殘存的銳利和神采以及終年保持的自省自慚,無處不在。
期待他的電影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