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0年代,香港電影迎來了影視高峰期。于榮光進入香港發(fā)展,在香港發(fā)展的十幾年中,他拍攝了近50部影片,與唐季禮、袁和平等大導演,李連杰、成龍、甄子丹等功夫巨星均有合作。1993年,于榮光與林青霞合作,拍攝了電影《東方不敗》,并在香港一炮而紅。
“那時候的香港很國際化,一到那,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不同,生活節(jié)奏很快。至今想來那段時間都是無法想象的事實,當你站在大街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真正感受到國際化的快節(jié)奏。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影視方面的知識,畢竟那時的香港正處在影視最鼎盛的時期。”
1997年香港回歸,而這一年也是于榮光事業(yè)的轉(zhuǎn)折期,他開始向多方位發(fā)展。并在當年導演并主演了22集電視連續(xù)劇《平安事務(wù)所》,由此走上了制作人、導演的道路。2000年,以制作總監(jiān)的身份制作了20集電視連續(xù)劇《真言》和18集電視連續(xù)劇《大地之子—蔡希陶的故事》,后者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這僅僅是個開始。”于榮光喝了口紅茶繼續(xù)說道。“我覺得作為導演、制片人首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博學多才。即使在香港拼搏那么多年,面對自己需要的東西時還是覺得不夠。”2001年,于榮光就讀北京廣播學院,取得了碩士研究生學位。也許是天生練就的本領(lǐng),或者是后天形成的習慣,于榮光任何時候都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隨后,他以制作總監(jiān)、制片人、主演等多重身份制作了20集電視連續(xù)劇《錢王》,該片獲得中國電視劇金鷹獎。“這個職業(yè)要求演員需要不斷地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與閱歷。就像你要飾演一個警察,不是你演了這個角色就可以了,而是要深深體會他的生活,要知道為什么他在抓到罪犯時臉上會顯得那么興奮。不是幾句臺詞就能夠打動觀眾的,而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讓這個人物更加豐滿。當你作為一個導演時,需要的閱歷要比演員更多一些。導演指導的每一部影片都是對于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而這個故事能不能打動觀眾就看導演能不能把故事講得足夠精彩了。”
2006年是于榮光事業(yè)雙豐收的一年,由其監(jiān)制、主演的36集大型軍事題材電視連續(xù)劇《狼毒花》在全國熱播后,引起強烈反響。記得當時人們這樣談?wù)?:“《狼毒花》播出的時候,人們都不打麻將了,跑回家去看電視,播完不過癮,還要再買碟看。”當我提到這些時,于榮光只是笑笑。他說,其實“狼毒花”這個名字是一種植物,它生長在沙漠的邊緣,每當看到它就知道離綠洲不遠了,而它既是一種劇毒性植物又是可入藥的藥材。“這是‘常發(fā)’的綽號,有兩個含義,一方面他對敵人來說是劇毒危險致命的;而另一方面他對戰(zhàn)友來說則是救命有幫助的。”
“常發(fā)”雖然是英雄,但未免英雄的太離譜了吧!居然一個人和幾千人拼刺刀還不死?一個人喝了幾百碗馬奶酒就把一座城市征服?于榮光解釋說這是把所有的英雄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兩個例子的確很傳奇,但是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把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放在了一個人身上,這樣大家才喜歡看。”于榮光毫不掩飾這就是一個主旋律電視劇,因為劇中的常發(fā)常常為別人活著:“這個社會多點為別人活著、多點關(guān)心別人的人該多好啊,這個社會該多和諧,這太有現(xiàn)實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