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品牌故事,往往從一個響亮的名字開始。中國服裝企業在品牌命名上無非兩種:一類是本土化,如七匹狼、報喜鳥、利郎等;另一種是國際化,如奧德臣(AUTASON)、吉芬(JEFEN)、例外(EXCEPTION)、威可多(VICUTU)等。走進威可多的店面,消費者看到的是VICUTU英文標識,是歐洲的模特形象,設計時尚、略顯奢華的店鋪中,很難找到任何中國符號。對于男士西裝這種舶來品,威可多徹底舍掉了本土識別元素,用一種完全國際化的品牌語言與消費者溝通,同時與其他國內品牌始終保持距離。如今威可多能在眾多高端品牌中實現成功搶位和突圍,與其差異化定位和大膽的品牌標榜密不可分。
差異定位 終端制勝
威可多經營有自己的邏輯,很少打折,不參加特賣,沒有代言人,這對一家男裝企業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在我心中,終端是品牌制勝的法寶,因為它最直觀的展現給消費者你的形象,從視覺到服務,我們都力爭做到最好。我們從品牌初期,就定位高端,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堅持,為都市男人打造自己的品味,時尚但不另類,傳遞給男人優雅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平面廣告是給Armani拍廣告的全套班底制作出來的,雖然沒有明星,卻能讓消費者記住廣告里純正的男裝風范。”
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風,隨意大手筆請明星代言更不可取。“定位大眾的品牌更適合請代言人,可以更好地推廣。品牌是否邀請明星代言,與自己的定位是否吻合最為關鍵。不論是產品、形象還是渠道,必須有一致的策略,威可多不是什么產品好賣就做哪個,哪里人多生意好,就在哪里開店,要定位就一定要有取舍,否則無法塑造企業品牌個性。未來影響消費者購買服裝的因素更多的是品牌個性和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態度,而不只是某一款產品的設計。在生產上,為了保證我們產品研發的獨立性和保密性,十幾年來,威可多一直堅持使用自己的工廠進行版型工藝的研發,逐漸形成了自己品牌的風格,而且很難被對手模仿。未來的競爭就是綜合實力的競爭,我們的品牌風格,就是我們站穩腳跟的殺手锏。”
如今品牌多元化發展非常普遍,而威可多卻一直低調前行。“一個品牌是否多元化發展,與他們的戰略有關。隨著服裝行業大環境的變化,行業整合重組是必然的趨勢。如果品牌影響力足夠,那么它可以發展副牌,擴充自己的領域;反之,會給消費者造成定位不清,概念模糊,起到的作用適得其反。”蔡昌賢說道。
在蔡昌賢看來,威可多立足北京,擁有很大的優勢。“北京作為全中國的首都,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的聚集。當今的社會,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正因為北京這個環境,優秀的人才紛紛而至,形成了一個人才寶庫,可以讓企業擁有更好的選擇;其次,就是合作伙伴。北京商機遼闊,不管企業發展到什么規模,不同階段都可以輕松的找到合作伙伴,尋求更好的發展。”
風險中找到成功之路
創業這么多年,蔡昌賢感觸最深的,就是當初決定創辦工廠的決定。“創業初期連自己的生產基地都沒有,只能委托加工。雖然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但是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是需要全力投入的。我又沒經營過生產基地,如果自己投入,一旦失敗,只能從零開始。但是那會兒年輕,就想讓自己的企業長期發展,做百年品牌,像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