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人為地給某種事物界定一個限制性的范圍。
我從來都不相信結論,因為我始終堅信結論只會限制我們的人生,盲目地相信結論只會阻礙我們追求幸福的步伐。
有的人只因一次平凡的考試失利,就將自己定義為笨學生,于是整日沉浸于失敗的痛苦之中;有的人只因自己的平凡的出身便認定自己這一生暗淡,于是碌碌無為,消極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有的卻不向命運低頭,堅信我能,于是取得無盡的歡樂,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人為什么只相信結論,而不奮力拼搏?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人缺乏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
近日看到一篇微博這樣寫道:“日本地震了,專家說核電站不會爆炸,后來爆炸了;專家說核電站外殼可以保證不會核泄露,可是外殼炸飛了,專家說,核電站爆炸不會導致核污染,可是東京核輻射超標了;專家又說,中國不會受到核污染,看完之后,我哭了!”
看到這條微博不禁啞然一笑,平日里被尊奉為學界泰斗的專家們所下的結論都可能存在著如此之大的誤差,而我們這一些自認為平凡的人們又何必執著于相信結論呢?
盲目地相信結論往往會帶給我們負面影響,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有誰敢說殘疾人的人生一定慘淡無光?霍金,張海迪,邰麗華,一個個奮斗于世界之巔的殘疾人,正以他們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向人們宣告殘疾人的人生同樣可以五彩繽紛。
有誰能說農民工子弟沒有出頭的一天。帶著一把吉他,西單女孩正閃耀于春晚,乃至于全中國的舞臺之上;旭日陽剛正以他們質樸的聲音,感動并激勵著一個個渴望成功的農民工。試想,若那些懷著夢想,永不滿足于現狀的人們一開始便給自己的人生下結論,沉溺于自己所設定的封閉的世界里,那么他們的成功從何而來?他們絢麗的人生不也是從平淡乃至于慘淡的世界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嗎?
過早的給自己的人生下結論,只會將自己困在命運的囹圄里,無法自拔,從而停止了自己奮斗的步伐。
人生,一把奮斗的劍,一張堅強的盾,這樣便足夠了。何必執著于結論,何必自討無趣地限制住自己追求幸福的步伐。
短評:作者從現實生活中人們大都尊重“結論”、重視“結論”這一普遍現象說起,然后反彈琵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盲目地相信結論只會阻礙我們追求幸福的步伐”的觀點。分析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多個事例,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令人信服。最后得出不能執著于結論,否則會自討無趣地限制住自己追求幸福的步伐。可以看出小作者不但具有獨立的主張和見解,還有較強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