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晝的美麗是因為光明,那么電就將這種美麗延續到了黑夜。21世紀多數重要的發明都是在電的推動下運作的,失去了電,滿目繁華都將歸為荒蕪。在教育部直屬的高校中,有一所大學,或許你并不熟悉它,但時代賦予了它一個特殊的地位——它是唯一一所以電力為學科特色的大學,它始終關注著國際電力學科研究的前沿領域,推動著我國的電力工業發展。它,就是華北電力大學(下簡稱華電),一所承載著中國電力事業騰飛使命的大學。
說起人文情懷,華電或許并無出眾之處,但說到華電在電力方面的建樹,那我絕對可以如數家珍。國家級重點學科“電氣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是華電的支撐力量,但是作為電力教育的領頭羊,其他新興學科的建設是華電無法忽視和放棄的。因此,華電在拓展了核電、水電、風電等新型潔凈能源學科領域的基礎上,積極擴展更多的新能源類專業,新增了如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器件等發展處于國際前沿的新能源類專業。2006年,華電成立了國內首個“可再生能源學院”,整合各新能源學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4hN7R4qT2zWDJhalgNGYyw==學科為支撐”的“大電力”學科特色辦學體系。
在華電,流傳著一句玩笑話:“凡是長相過得去的都能就業。”許多面試官在面試時甚至根本不會問華電學生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常常只需要了解你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就可以決定是否簽下。這體現了華電人專業技術的過硬和良好的社會口碑。華電的電氣專業直接對口國家電網公司,熱能專業對口各大發電集團,同時風電、核電等新興產業也有自己的就業單位,如維斯塔斯風機公司、中廣核等。因此學校的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6%以上,不僅在北京的高校中位居前三,在所有“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中亦是名列前茅。同時,畢業生不僅在電力技術類崗位受到青睞,連電力核算、會計等崗位華電學子都能包攬。如電力核算是一個針對性較強的工作,行業知識能夠幫助核算人員判斷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所以即使各大財經大學人才濟濟,但電力能源等公司還是更青睞華電培養的有電力專業基礎的核算人員。目前,活躍在國家電網、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及五大發電集團的技術人才,來自華電的占到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就拿中廣核集團去年在北京的招聘會來說,150個招聘崗位華電學子就包攬了80多個,因此,華電又有了一個響亮的稱號——“電力黃埔”。
這些單位不但每年“包攬”了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還拿出大量資金支持學校的學生培養。單是學校設立的企業獎學金就有20余項,資助總金額達690余萬元,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可以得到企業捐出的資助金,而華電優秀的畢業生也投桃報李,投身于這些企業。這樣,企業就與學校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實現了校企合作雙贏的局面。
和其他創建于建國前的大學相比,華北電力大學似乎仍是個“小學生”,她沒有清華北大的大師,沒有北師大的悠久歷史,沒有中科大濃厚的學術氛圍,但是她擁有著其他學校所不能比的自信——一個充滿活力和前途的行業背景。這使得每一個華電的學子都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和背負的使命,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電學子不斷地前進、拼搏,繼續發展完善中國的電力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