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我可以給人一種成就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而且這有助于我們成為更耐心、更有智慧的媽媽。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后,世界就縮小到只有孩子那么丁點兒大——該喂奶了,他又生病了,他會說第一句話了,他得上親子班了……這就是所有的生活,這就是大多數媽媽疲憊的腦子里所能裝下的全部東西。對于一個過去衣著時尚,喜歡看每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喜歡與人交流的女人來說,這代表著一個非常突然的心理轉變:我喜歡當媽媽,但我不知道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會是這樣!
我們還經常會忘記吃東西、剪頭發、搭配衣服……一位職場媽媽曾經苦惱地說:“我的孩子好像越來越聰明,可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笨。只知道和孩子有關的事,我無法和身邊沒有孩子的人溝通,我無法加入她們談論的某些時尚話題。我好像對別的事也沒有興趣,即使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做。我的生活變得索然無味。原來那個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我跑到哪里去了?!”
有了孩子,丟了自己,這是很多媽媽都有過的感受。那么,找回自己的辦法是什么呢?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良好的睡眠和營養對于一個人恢復良好的精神狀態有許多幫助。尤其是新手媽媽,不要低估產后最初幾周的時間,這是很重要的養精蓄銳的時機。這個階段,照顧新生兒確實是件棘手的事,他會不停地吃奶和制造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我們要想辦法借助一切外界可以借助的力量,幫助自己休息好、吃好。這時候“不累”的感覺往往是過度緊張的假象,等真正感覺到累,可能就怎么休息都覺得不夠了。
整個養育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狼狽不堪,只想著讓孩子吃好、睡好、別生病,可對自己呢,有沒有太過吝嗇?還吃得上自己愛吃的黑巧克力和草莓酸奶嗎?還會為了去吃哪個餐廳的某道菜而不顧路途遙遠嗎?即使不用這么寵愛自己,可能也沒有太關注過自己的營養均衡和睡眠質量,把這些都當成了最不重要的事。這可不行,記住,只有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更多地照顧到自己心理層次的需求。想要盡快找回自己,先要滿足自己生理的基本需求,多給自己一些關愛,學會照顧自己。
挖掘興趣,并從小處開始
不必強求自己嘗試以往的愛好,比如看電影、逛街,那可能會讓你更焦慮,畢竟有了孩子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不一樣了。重新拾起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烤蛋糕、編織、畫畫、攝影……或者哪怕只是每周一次晚上和朋友們一起喝茶聊天。
有很多媽媽在懷孕時就開始寫博客,那么,如果你喜歡寫點東西,就從這件小事開始并堅持吧!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媽媽,與她們分享育兒經驗,也會讓人感覺自己的智慧又回來了,還很被認可。這是不錯的找回自信的方法。
把興趣建立在育兒創意上,也會讓人感覺其樂無窮。有位媽媽從孩子出生第一天起,每天給她拍一張照片,幾年后,她辦了一個攝影展,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另外有一位媽媽,以前是單位的會計,后來她和另外一位媽媽一起,專門為公司制作度假親子旅行計劃,這成了她們的新愛好。
作為媽媽,我們可能沒有時間去進行系統的學習、進修,但是,可以相信,無論每周是花2個小時,還是6個小時,積少成多,總會實現自己的愿望,讓興趣漸漸變得專業。不管你感興趣的事情是學習一門新外語,還是成為藝術家,或者想取得一個學位,它們都是可能實現的!
去掉生活中的“脂肪”
就像很多食物一樣,我們的生活中也含有不少無用的“脂肪”——不能給身體足夠的營養,還會消耗掉大量的心理能量。比如強迫性清洗,把休假當成勞動日。結果,那些怎么整理也弄不利落的壁櫥,怎么刷洗也不能一塵不染的衛生間,讓人疲憊而且沮喪。所以,不如換一種思路,這樣的活兒能不能不干,或者交給別人去干?這樣,就可以不再浪費時間,不再讓那些無謂的事情來占用心理資源。
媽媽們應該有些“自私時間”,這是生活中的“果蔬”,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生活品質,是有利于健康的。可以請老人、保姆、小時工、自己的丈夫,甚至是朋友幫忙照顧幾個小時的孩子,自己利用這個時間去鍛煉、和朋友聚聚,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減壓。只要你直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愿意幫忙的。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自我。我們是媽媽,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其他身份了。
找回自我可以給人一種成就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而且這有助于自己成為更耐心、更好的媽媽。與此相反,研究表明,當育兒壓力過大和有與社會脫離的感覺時,媽媽們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見,這樣的“自私時間”是必要的,不必感到內疚。
談一些和孩子無關的事情
育兒論壇是不錯的交流場所,但是談話的主題往往還是孩子。可以試試參加一些成人讀書俱樂部、科學普及俱樂部等,他們每次的話題,不管是推薦書,還是探討有趣的科普話題,都會緊貼社會、文化焦點,讓我們感覺仍能把握時尚潮流、不至于太落伍。這也可以給我們重新開始閱讀的機會,閱讀是讓一個人增進智慧的最好方式。
也許我們的精力不足以看完長篇小說或者深奧的哲學作品,但可以嘗試短篇小說或者圖文并茂的書籍,還可以在家里、車上聽一些有聲故事。沒有看完整張報紙的時間,可以掃一掃大標題,如果有什么吸引了你的眼球,就剪下來,等有時間了再深度閱讀一下。還可以一邊給孩子喂飯、陪孩子玩,一邊聽聽新聞和談話類節目。
帶著寶寶一起行動
環境的改變會給人以新鮮的刺激,可是怎么才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環境呢?沒關系呀,帶孩子一起去吧!即使是小嬰兒,你們也有可能一起出入下面這些場所:博物館、書店、動物園、公園……
還有,那些社區或商家組織的興趣班,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陶藝館、語言學校、十字繡班、絹花班……都很好。
有一位媽媽在推著小嬰兒散步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個商鋪的門上有招貼廣告——免費學習制作玻璃珠(這是一家賣玻璃珠的小店)。這聽起來很有意思,于是她進去和店主攀談起來,并且約定每天中午孩子睡了之后來學習穿珠。注意,孩子是睡在小車里,她帶著一起來店里的。一年之后,這位媽媽會用穿珠制作很多工藝品,并在網上開了一個小店售賣。沒想到,兩年后她的收入和在外企做高管的丈夫持平,而且訂單不斷,甚至有很多高檔酒店來定做她的穿珠工藝品擺在客房里呢!
許多女性,其實都是在做了媽媽之后才迸發出了新的靈感,有了更大的成就。努力找回自己,相信我們的生活不會只被孩子纏繞,我們依然還有很多機會能讓人生豐富多彩,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