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阿拉伯國家聯盟緊急外長會議在開羅召開,呼吁敘利亞立即停止暴力沖突,政府與反對派舉行對話,強調反對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一切外部干涉。
反對外來軍事干涉,這也是敘利亞政府的原則立場。原因很明確:外來軍事干涉意味著敘利亞政權有可能被顛覆,而這顯然是敘利亞當局所堅決反對的。不僅如此,敘利亞反對派也公開講反對外來干涉,但這是做給民眾看的,是出于宣傳的考慮,心里還是希望外來軍事干涉,幫自己清除當政的巴沙爾政府。利比亞反對派也曾反對一切外來軍事干涉。結果,北約開打了,利比亞反對派還是拍手歡迎。敘利亞也一樣。
國際分析人士認為,照目前的形勢發展,敘利亞有遭受外來軍事干預的可能。眼下,美國高調拋出伊朗企圖刺殺沙特駐美國大使案,對伊朗不依不饒。其實,美國更有針對敘利亞的戰略考量。因為,在美國看來,對敘利亞之所以“玩不轉”,是因為伊朗向敘利亞提供各式武器和各種支持,幫敘利亞鎮壓反對派。美國認為,如果在敘利亞身上做軍事文章,最大的障礙也是伊朗,因為伊朗手中掌握的資源很多:崇尚用武力對付以色列和西方的真主黨、哈馬斯等等,都可以在敘利亞被攻擊時由伊朗指派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開戰”。美國是想先把伊朗鎮住,然后專心致志“收拾”敘利亞。
埃及《今日埃及人報》時政部副主任塔里克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為了挽回在聯合國安理會未能通過嚴厲譴責敘利亞決議而失去的面子,西方國家正在醞釀進一步加大對敘利亞的制裁,北約甚至會考慮采取“科索沃模式”,繞過聯合國對敘利亞實施軍事行動。“中東在線”網站也分析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否決權,已經阻止了“利比亞模式”(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制裁利比亞的決議)被復制到敘利亞;然而“科索沃模式”仍是北約的潛在選項。只是先后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尚未走出戰爭困局,又陷入經濟困境,而北約其他成員國同樣“差錢”,所以“心余力絀”,沒有做出最后的決定,但“這絕不等于北約放棄軍事干預敘利亞的選擇”。
不過,敘利亞并不是好惹的。西方如果進行軍事干預,將會引發頑強抵抗。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日前強調,如果遭到北約或美國的攻擊,敘利亞將用導彈“覆蓋”以色列,中東將陷入“火海”。巴沙爾說:“如果(首都)大馬士革遭遇瘋狂的攻擊行動,敘利亞會在6小時內從戈蘭高地向(120公里外的)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發射大批導彈。幾個小時內,伊朗也將打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戰艦。”對此,伊朗外長薩利希也曾說,如果北約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打擊,將會陷入“泥潭”。
這并不是信口胡說。想一下,敘利亞到今天,已經沒有什么可怕的了。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和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下場,都在向巴沙爾做著生動的警示:抵抗或許還有出路,而舉手投降則是死路一條。所以,巴沙爾無論怎樣都會在強硬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對他來說,中東戰火無所謂,只要能保住政權就行。如此一來,中東戰火難免,除了敘利亞的拼死抵抗,伊朗為了避免使自己成為接著倒下的一塊“多米諾骨牌”,也會摻合進來。
編輯:田亮 美編:苑立榮 編審:吳迎春